• 85.50 KB
  • 2023-08-25 09:30:02 发布

电子的发现教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18.1 电子的发现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阴极射线及电子发现的过程
2.知道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的实验及理论推导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了解原子不是最小不可分割的粒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
程.根据事实建立学说,发展学说,或是决定学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立新的学
说.人类就是这样通过光的行为,经过分析和研究,逐渐认识原子的。
★教学重点 阴极射线的研究
★教学难点 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理论推导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和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很早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这种认识一直统治了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直到 19 世纪末,科学家对实验中的阴极射线深入
研究时,发现了电子,使人类对微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电子的发现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
初物理学三大发现之一。
(二)进行新课
1.阴极射线
讲述:气体分子在高压电场下可以发生电离,使本来不带电的空气分子变成具有等量正、
负电荷的带电粒子,使不导电的空气变成导体。
设疑:是什么原因让空气分子变成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从何而来的?
科学家在研究气体导电时发现了辉光放电现象。
史料:1858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较早发现了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德国物
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辉光放电现象时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所以他把这种
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思考: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能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这种射线是

2
一种电磁波还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如果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就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电磁波,如果出现其他什么样的现象就可以
认为这是一种高速粒子流,并能否测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
2.汤姆孙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从高压电场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穿过 C1C2后沿直线打在荧光屏 A'上。
(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一如图所示的电场,发现阴极射线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向下偏,
则可判定,阴极射线带有负电荷。
(2)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请思考可在平行极板区域采取什么措施。
在平行极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当满足条件
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
则:
(3)根据带电的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其速度偏转角为:

又因为:

则:
根据已知量,可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
思考: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
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
汤姆孙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方法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是相等的。这说
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并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是氢离子比
荷的近两千倍。若这种粒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机同,则其质量约为氢离子质量的近
两千分之一。汤姆孙后续的实验粗略测出了这种粒子的电荷量确实与氢离子的电荷量差别不
qEBqv =0
B
E
v =0
2
0
tan
mv
qEL=θ
)
2
(
tan
L
D
y
+

B
E
v =0
LB
L
D
Ey
m
q
2)
2
( +
=
x
L
萤幕
D
S
S
O
电场 E
A
y
+

e
m y1
y2
+
v0
v
C
C1 C2

Y
A′
S
+
−+ 磁场

3
大,证明了汤姆孙的猜测是正确的。汤姆生把新发现的这种粒子称之为电子。
电子的电荷量 e=1.60217733×10-19C
第一次较为精确测量出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量出的。
密立根通过实验还发现,电荷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任何电荷只能是 e 的整数倍。
电子的质量 m=9.1093897×10-31kg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