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4.50 KB
  • 2023-08-24 19:24:02 发布

质点和位移教案(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2 质点和位移
一、 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 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
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和“理解位
移、…”等。由于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而且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
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
续学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这一物理模型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质点及
其研究方法。要通过问题阐述引入位移的必要性、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与位置的联
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
2、教学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
物体看成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
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
(3) 通过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
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 通过对位移和位移——时间图象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
要性。
(5) 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在哪
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 案例设计
(一)位移的教学
1、位移概念的引入
教师在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置概念之后指出,要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就必须来
研究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简单起见,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路程概念之后,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说明路程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
化,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
量,这个物理量就叫做位移,位移即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符号 S来表示。位移的大小
等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2、位移的表述
(1)文字表述

A
BA
t2
B
t1
图 1
O
教师:(用 PPT幻灯片打出)有一点 P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
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标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点 P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点 P
在 3 秒内、第 3 秒内、6 秒内和第 6 秒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
能求,请说明理由。把你思考的结果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之后,教师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该问题的正确结果是:点 P 在 3 秒内的位移是 15m 向东、路程无法确定,因为点 P 在
2—4秒之间的某时刻返回,开始返回的时刻和位置我们不知道;第 3秒内的位移是 4m向东、
路程无法确定;6 秒内的位移是 2m 向西、路程无法确定;第 6 秒内的位移是11m 向西、路
程是 11m。
预测: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最可能出现的错误是:A.对运动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进
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想当然的以为是第 3秒末返回,从而导致对路程的判断错误;B.对位移、
路程是与具体的时间段对应的认识模糊,把 3秒内和第 3秒内的位移或 6秒内和第 6秒内的
位移混为一谈;C.没有指出位移的方向。
因此,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所给出的信息,在坐标
轴上画出点 P的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对点 P的运动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强调位移的方
向性和位移、路程与所给时间段的对应性,强调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2)公式表述
教师引导学生从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和位置可以用坐标表示出发,启发学生写出当物
体在一直线上运动时,它的位移 s的表达式 s= x2-x1,并用上述所讨论的例子来验证该式
的正确性,强调 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