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0 KB
- 2023-08-24 17:06: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第 4 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案
突破思路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者静止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反过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物体就是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满足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即无论哪个方向上
的合力都是零.
(2)有关研究对象的选取:若问题中只有一个物体,一个过程,研究对象没有选择余
地,也就是研究这个物体和这个过程.若问题中是一个连接体,又有多个过程,首先研究谁,
再研究谁;是研究一个物体为好还是研究多个物体为好,这在审题中需要认真思考.总的原
则:首先被研究的应该是受力最简、已知量足够多的,这样通过研究后又可将研究结果作为
一个已知条件,为下一次研究创造条件.
(3)正交分解求解平衡体,建立坐标轴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
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因一个待求力分解变成两个待求力,给求解带来很多
不便.
(4)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动态平衡指物
体匀速运动,也可指在某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
规律总结
规律:共点力平衡条件.
知识: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的应用.
方法: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
(1)力的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
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
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
(2)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成必跟第三个力
等大反向,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解.
(3)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适的坐标轴,使更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
分解,根据物体处于平衡,列出 x、y 轴上的平衡方程来求解.
合作讨论
将两脚左右分开,使两足间的距离约为 30cm 左右.你能从双脚站立不变姿势地改为单
足站立吗?试一试,并说明可能或不可能的原因.仔细体验一下,你是如何从双足站立而变
为单足站立的?
我的思路:若保持双脚站立的姿势不变改为单足站立,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脚左右分开,
使两足间的距离约为 30cm 左右,人体的重心和人体在同一个竖直面上,重心的作用线大致
落在两足中间.假设单足站立能够平衡,重心的作用线就转移到一只脚上,在保持姿势不变
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从双足站立而变为单足站立的,身体应逐渐倾斜,将重心转移到
2
一只脚上.
思维过程
平衡问题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作一个质点来考虑).
(2)“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
析.
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
(1)力的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
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
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
(2)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成必跟第三个力
等大反向,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解.
(3)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适的坐标轴,使更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
分解,根据物体处于平衡,列出 x、y 轴上的平衡方程来求解.
【例 1】如图 5—21 甲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用水平细绳 AB 拉住,静止在倾角为θ
的固定斜面上,求斜面对物体支持力的大小.
图 5—21
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物体在斜面上受力如图 5—21 乙,以
作用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据平衡条件∑F=0,即∑Fx=0,∑Fy=0.找准边角关系,
列方程求解.
答案:以物体 m 为研究对象建立如图乙所示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
Tcosθ-mgsinθ=0 ①
N—Tsinθ-mgcosθ=0 ②
联立式①②解得 N=mg/cosθ.
【例 2】如图 5—22 中(1)所示,挡板 AB 和竖直墙之间夹有小球,球的质量为 m,
问当...
第 4 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案
突破思路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者静止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反过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物体就是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满足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即无论哪个方向上
的合力都是零.
(2)有关研究对象的选取:若问题中只有一个物体,一个过程,研究对象没有选择余
地,也就是研究这个物体和这个过程.若问题中是一个连接体,又有多个过程,首先研究谁,
再研究谁;是研究一个物体为好还是研究多个物体为好,这在审题中需要认真思考.总的原
则:首先被研究的应该是受力最简、已知量足够多的,这样通过研究后又可将研究结果作为
一个已知条件,为下一次研究创造条件.
(3)正交分解求解平衡体,建立坐标轴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
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因一个待求力分解变成两个待求力,给求解带来很多
不便.
(4)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动态平衡指物
体匀速运动,也可指在某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
规律总结
规律:共点力平衡条件.
知识: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的应用.
方法: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
(1)力的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
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
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
(2)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成必跟第三个力
等大反向,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解.
(3)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适的坐标轴,使更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
分解,根据物体处于平衡,列出 x、y 轴上的平衡方程来求解.
合作讨论
将两脚左右分开,使两足间的距离约为 30cm 左右.你能从双脚站立不变姿势地改为单
足站立吗?试一试,并说明可能或不可能的原因.仔细体验一下,你是如何从双足站立而变
为单足站立的?
我的思路:若保持双脚站立的姿势不变改为单足站立,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脚左右分开,
使两足间的距离约为 30cm 左右,人体的重心和人体在同一个竖直面上,重心的作用线大致
落在两足中间.假设单足站立能够平衡,重心的作用线就转移到一只脚上,在保持姿势不变
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从双足站立而变为单足站立的,身体应逐渐倾斜,将重心转移到
2
一只脚上.
思维过程
平衡问题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作一个质点来考虑).
(2)“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
析.
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
(1)力的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
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
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
(2)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成必跟第三个力
等大反向,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解.
(3)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适的坐标轴,使更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
分解,根据物体处于平衡,列出 x、y 轴上的平衡方程来求解.
【例 1】如图 5—21 甲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用水平细绳 AB 拉住,静止在倾角为θ
的固定斜面上,求斜面对物体支持力的大小.
图 5—21
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物体在斜面上受力如图 5—21 乙,以
作用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据平衡条件∑F=0,即∑Fx=0,∑Fy=0.找准边角关系,
列方程求解.
答案:以物体 m 为研究对象建立如图乙所示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
Tcosθ-mgsinθ=0 ①
N—Tsinθ-mgcosθ=0 ②
联立式①②解得 N=mg/cosθ.
【例 2】如图 5—22 中(1)所示,挡板 AB 和竖直墙之间夹有小球,球的质量为 m,
问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