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 MB
  • 2023-07-02 20:24:01 发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第 1 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 燃烧的条件(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
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 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黏土烧成了陶器,
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
着密切的联系。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
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讨论交流 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了解燃烧的条件。
探究实验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在 500mL的烧杯中加入 300mL热水,在烧杯上
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
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
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
气),观察现象。
实验
现象
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燃
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水下白磷燃烧起来
实验
分析
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置于相同环境中,由于白磷
和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导致不同的现
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尽管是同一种
物质,由于处于不同环境中,即前者与氧气接
触,后者没有与氧气接触,导致产生不同现象。
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也燃烧起来。
实验 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结论
课堂讨论
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
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
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归纳总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燃烧的条件: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
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
(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
讨论交流 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操作】点燃 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
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烧
情况不变。
【实验结论】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
归纳总结
1.灭火原理:
(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破坏燃烧的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用水扑灭火灾是最常用的灭火方法,水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蒸发时吸收热量而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以下。
(2)清除可燃物或设防火隔离带,即断绝火源。如扑灭森林大火时把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木砍掉,使森
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3)隔绝氧气 (或空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油锅起火盖上锅盖灭火等。
3.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
灭火器种类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水基型灭火器 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 CO2 和泡沫
黏附在可燃物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