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4.25 KB
  • 2023-07-02 01:40:02 发布

第11单元 单元复习课 导学案(有答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1 单元单元复习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考点一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中考这样考
【典例 1】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常见物质:白醋、纯碱、苛性钠、小苏打、硫酸铵,其中属于碱的是    (填上述物质)。将少
量无色酚酞溶液滴到碱溶液中,溶液变    。
(2)如饮食不当,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服用含有下列哪种物质的药物可以中和过多胃酸    (写序号),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A.NaOH   B.Na2CO3   C.Al(OH)3
(3)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杂质:B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校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探
究杂质成分,探究过程如图(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
取少量
氯化钠样品 样品
完全溶解 无明显
现象 产生白
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用    操作方法,可将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与溶液分离,加入适量 NaOH 溶液的目
的是 

 ,
写出杂质与 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名师这样讲
1.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
2.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则要看是否符合复分解反
应发生的条件。
学霸这样练
1.某同学将一定量的 Na2CO3与 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 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
A.酚酞        B.CuCl2溶液
C.Na2CO3溶液 D.NaCl 溶液
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
选项 甲 乙
A Fe2O3 稀硫酸
B SO3 NaOH 溶液
C 稀盐酸 Ca(OH)2溶液
D 稀盐酸 AgNO3溶液
3.“复兴号”化学动车组五节车厢 A~E 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
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 A 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 是黑色固体,D、E 是显碱性的不同
类别的物质,且 D 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

(1)A 的化学式为    ;
(2)D→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中转换关系中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以从此门上车,则“旅客”盐酸可以从    顺利上车(填序号)。
A.门 1      B.门 2
C.门 3 D.门 4
考点二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中考这样考
【典例 2】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
A.硝酸钾和氯化铁    B.氢氧化钾和盐酸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D.硫酸钠和氯化钡
【典例 3】下列离子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Cu2+、SO2-4 、Cl-、Na+
B.OH-、K+、NO-3、Ba2+
C.Mg2+、SO2-4 、Al3+、NO-3
D.Na+、CO2-3 、Ca2+、Cl-
名师这样讲
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知识
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特点:“互交换,价不变”。
2.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3.实质:酸、碱、盐中的离子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
4.不能共存的离子组(相连的离子或含有相连离子的物质均不能大量共存)
学霸这样练
1.下列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硫酸钡和氯化钠
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B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
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
C
验证铝、铁、铜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鉴别溶液 :氯化钡溶
液、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溶液、氯化铵
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将四种溶液分别取样,两两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完成
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