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00 KB
- 2023-07-01 20:36:03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物质的构成
一、基本考点
考点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②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
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呈电中性。④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
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在所有原子中,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
子,没有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碳 12(含有 6 个质子和 6 个
中子的碳原子)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
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②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为 Ar,相对原子质量(Ar)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注意问题:a.相对原子
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它不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b.由于质
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 1836 倍,故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
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④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的比较(见表 4-10-1):
表 4-10-1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 测定出来的 比较出来的
性质 绝对的 相对的
12
1
12
1
12 ×原子的质量碳
某种原子的质量
①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显电性
2
数值 非常小 ≥1,大多数为整数
单位 kg 单位是 1
以碳 12为
例
1.993×10-26kg 12
联系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原子的质量
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考点 2.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
性质:a.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b. 元素只讲种
类不讲个数;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③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
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④含量:a. 在地壳中,氧元素最多,其次为硅、
铝、铁等元素;b. 在空气中,氮元素最多,其次是氧元素;c. 在生物体中,氧元素最
多,其次是碳元素和氢元素。⑤决定: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
为它们的质子数不相同。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见表 4-10-2);
表 4-10-2
项 目 元 素 原 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
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含义
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
个数
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
个数
区
别 使用
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 1个
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3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见图 4-10-1);
(4)元素符号:①写法: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
来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还必须附加一个小写字母以示区别
(110 号元素以后除外)。②意义: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由原子
直接构成的物质,其组成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宏观意义表示氢元素,微观意义表示一个氢原子。③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
意义: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例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右下
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例如“H2O”中的数字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
氢原子。
考点 3.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1)核外电子排布:①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
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是因为电子的能量各不相
同,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②核外电
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可容纳 2个电子,第二导最多可容纳 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
可容纳 8个电子(最外层为第一层时,只能容纳 2个电子)。核外电子总是从最内层开
始依次向外排布。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很多,在高中阶段再继续学习。
...
物质的构成
一、基本考点
考点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②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
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呈电中性。④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
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在所有原子中,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
子,没有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碳 12(含有 6 个质子和 6 个
中子的碳原子)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
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②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为 Ar,相对原子质量(Ar)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注意问题:a.相对原子
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它不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b.由于质
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 1836 倍,故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
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④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的比较(见表 4-10-1):
表 4-10-1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 测定出来的 比较出来的
性质 绝对的 相对的
12
1
12
1
12 ×原子的质量碳
某种原子的质量
①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显电性
2
数值 非常小 ≥1,大多数为整数
单位 kg 单位是 1
以碳 12为
例
1.993×10-26kg 12
联系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原子的质量
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考点 2.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
性质:a.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b. 元素只讲种
类不讲个数;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③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
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④含量:a. 在地壳中,氧元素最多,其次为硅、
铝、铁等元素;b. 在空气中,氮元素最多,其次是氧元素;c. 在生物体中,氧元素最
多,其次是碳元素和氢元素。⑤决定: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
为它们的质子数不相同。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见表 4-10-2);
表 4-10-2
项 目 元 素 原 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
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含义
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
个数
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
个数
区
别 使用
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 1个
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3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见图 4-10-1);
(4)元素符号:①写法: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
来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还必须附加一个小写字母以示区别
(110 号元素以后除外)。②意义: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由原子
直接构成的物质,其组成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宏观意义表示氢元素,微观意义表示一个氢原子。③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
意义: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例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右下
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例如“H2O”中的数字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
氢原子。
考点 3.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1)核外电子排布:①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
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是因为电子的能量各不相
同,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②核外电
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可容纳 2个电子,第二导最多可容纳 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
可容纳 8个电子(最外层为第一层时,只能容纳 2个电子)。核外电子总是从最内层开
始依次向外排布。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很多,在高中阶段再继续学习。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