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3-07-01 10:16:05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两课时)
从容说课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
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
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另外课本上还介绍了有关分
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通过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
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
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由于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
佯容易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
键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休验科学过程。
3.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
起来。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投影仪、分子模型及挂图、品红溶液、水、烧杯。
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
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
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
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
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 2 分子和原子
[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行在及其特点。
[板书]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实验](3—2)向盛行水的小烧杯小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
长。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
[可观察到的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
[回答)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
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3
[讲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巳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
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两课时)
从容说课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
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
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另外课本上还介绍了有关分
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通过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
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
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由于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
佯容易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
键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休验科学过程。
3.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
起来。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投影仪、分子模型及挂图、品红溶液、水、烧杯。
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
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
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
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
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 2 分子和原子
[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行在及其特点。
[板书]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实验](3—2)向盛行水的小烧杯小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
长。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
[可观察到的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
[回答)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
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3
[讲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巳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
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