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3-07-01 09:2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从容说课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
题 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最后让学
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其用途。教材还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关于一氧化碳的教学,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
原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
酒精灯、单双孔塞;
(2)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1)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
梯)、软塑料瓶;
(2)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CO2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CO的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 CO2的性质。
[学生活动]制取 CO2并收集到三个集气瓶、一个软塑料瓶中。
[活动与探究]
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
个集气瓶中的 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
2
露出瓶口的 1/3),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
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CO
2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
能
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
水,
使瓶内气压减小。
3.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
[介绍]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 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
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活动探究]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
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
现象。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第一朵小花遇醋酸变成红色;第二朵小花遇水不变色;第三朵小花遇二氧化碳也
不变色;第四朵小花同时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后,由紫色变成红色。这说明水和二氧化碳接触
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
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分别小心加热后,第一朵小花的红色未褪去,而第四朵小花
的红色褪去,又恢复为紫色。这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讲解]CO2与 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3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从容说课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
题 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最后让学
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其用途。教材还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关于一氧化碳的教学,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
原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
酒精灯、单双孔塞;
(2)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1)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
梯)、软塑料瓶;
(2)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CO2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CO的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 CO2的性质。
[学生活动]制取 CO2并收集到三个集气瓶、一个软塑料瓶中。
[活动与探究]
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
个集气瓶中的 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
2
露出瓶口的 1/3),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
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CO
2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
能
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
水,
使瓶内气压减小。
3.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
[介绍]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 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
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活动探究]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
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
现象。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第一朵小花遇醋酸变成红色;第二朵小花遇水不变色;第三朵小花遇二氧化碳也
不变色;第四朵小花同时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后,由紫色变成红色。这说明水和二氧化碳接触
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
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分别小心加热后,第一朵小花的红色未褪去,而第四朵小花
的红色褪去,又恢复为紫色。这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讲解]CO2与 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3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