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0 KB
  • 2023-07-01 08:52:02 发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课题1 水的组成)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
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
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
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实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
情景。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
生活的内容之中。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从社会角度认识水,包
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
操作。
本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原子、分子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3.知道水的净化过程及常用方法。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题 1 水的组成
课题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
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
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
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
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
成,元素种类不变。
课时分配:1 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
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装置、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
教学过程

2
导入新课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
竟含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首先让我们看看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推进新课
[分析] 《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
元素。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只是同一物质
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可见水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之一。
[图片展示]
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就足以说明,不同的物质之间有着相同的基本成分,元素是组成物
质的基本成分,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成分。
[分析] 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
[设问] 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分析] 水可不可以继续分解还需要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 实验 31:水的电解实验。
(1)现象:出现气泡 V 正极∶V 负极=1∶2
[分析] 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通电后,在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并且两支玻璃管中,产生
气泡的速率不同,一段时间后,还可以观察到两支玻璃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 1∶2,因此我们
猜测气体就是水分解产生的新物质,而且生成的是两种不同的气体。
[设问] 实验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分析] 如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那么生成物会是两种什么气体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 18 世纪化学家就开始研究了。
18 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图片展示] 拉瓦锡
(2)水 通电氢气+氧气
H2O H2 O2
[提问] 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