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72 KB
- 2023-07-01 03:56:06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S 大部分固体
(适合降温结晶)
NaCl
(适合蒸发结晶)
Ca(OH)2、气体
(适合升温析出溶质)
0
t
沪教版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
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
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物质由何种微粒构成,就由何种微粒保持其化
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X Kb1 .C om
例如: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氯气分子(Cl2)。
金属镁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镁原子(Mg)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中生成的质量总
和相等。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有不溶的固体
乳浊液:有不溶的液体
(变化与性质)
(组成与结构)
(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
①加水 ②溶解度变大(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溶解度变小(降温)③蒸发溶剂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 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① 过滤—固液分离 ② 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 ③蒸馏—分离不同
沸点的液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KNO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 HCl 气体
石灰水中溶质为 Ca(OH)2,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
生理盐水的溶质也是 NaCl。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
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 1/5 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 1/5 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
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 78%、氧气为 21%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分气体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标: SO2、NO2、可吸入的颗粒物。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
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子个数比、物质的量之比)为 2︰1,质量比为 1︰8。
(空气)
(水)
(O2、H2、CO2、CO、CH4)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 CO2 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C)软而滑、导电性、熔点高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疏松多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3、① 实验室制 O2 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 MnO2 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 O2 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② 实验室制 H2 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http: //ww w.xkb 1.com
③实验室制 CO2 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有很强的...
(适合降温结晶)
NaCl
(适合蒸发结晶)
Ca(OH)2、气体
(适合升温析出溶质)
0
t
沪教版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
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
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物质由何种微粒构成,就由何种微粒保持其化
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X Kb1 .C om
例如: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氯气分子(Cl2)。
金属镁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镁原子(Mg)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中生成的质量总
和相等。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有不溶的固体
乳浊液:有不溶的液体
(变化与性质)
(组成与结构)
(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
①加水 ②溶解度变大(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溶解度变小(降温)③蒸发溶剂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 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① 过滤—固液分离 ② 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 ③蒸馏—分离不同
沸点的液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KNO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 HCl 气体
石灰水中溶质为 Ca(OH)2,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
生理盐水的溶质也是 NaCl。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
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 1/5 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 1/5 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
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 78%、氧气为 21%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分气体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标: SO2、NO2、可吸入的颗粒物。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
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子个数比、物质的量之比)为 2︰1,质量比为 1︰8。
(空气)
(水)
(O2、H2、CO2、CO、CH4)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 CO2 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C)软而滑、导电性、熔点高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疏松多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3、① 实验室制 O2 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 MnO2 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 O2 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② 实验室制 H2 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http: //ww w.xkb 1.com
③实验室制 CO2 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有很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