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3-06-24 01:4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要求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点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则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3.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4.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图2.7给出了四种山脉走向,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采取近似的方法。例如: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5.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要求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点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则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3.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4.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图2.7给出了四种山脉走向,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采取近似的方法。例如: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5.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