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7.00 KB
- 2023-06-21 12:0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第 2 课时 青春有格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
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
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
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能力目标
1.做到“行己有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懂得“积善成德”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
重点
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难点
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的辅助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中国古代有关修身立德的格言。
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
1.教师播放多媒体显示一个田字格。
2.教师多媒体展示文言文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
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教师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总结: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放飞梦想的
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
我们要让青春有“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的含义
(老师展示两幅图)
2
【过渡语】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
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抱小孩的乘客,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教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
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教师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
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
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故事拓展】浩然正气
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有一次受国民党委派,去国外参加会议。下榻旅店时,服务员故作
惊讶地说:“中国?我没有听说过!”说完便大笑。同去的一个外国军官说:“你说你是日
本人不就行了吗?”吉鸿昌顿时怒不可遏,对那位军官吼道:“我是中国人,你难道不知道
吗?”随后,他找来一块小木牌,并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一行字,佩戴在胸前。
故事启迪:(1)“羞恶之心”带给人浩然正气。吉鸿昌将军正是因为有羞恶之心,才不
愿低头,以一身的浩然正气捍卫了民族的尊严。(2)“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
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教师播放多媒体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 P28“探究与分享”。
【过渡语】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
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请学生思考: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教师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
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
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
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语】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短片:
教师播放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方式考数学,...
第 2 课时 青春有格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
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
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
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能力目标
1.做到“行己有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懂得“积善成德”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
重点
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难点
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的辅助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中国古代有关修身立德的格言。
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
1.教师播放多媒体显示一个田字格。
2.教师多媒体展示文言文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
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教师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总结: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放飞梦想的
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
我们要让青春有“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的含义
(老师展示两幅图)
2
【过渡语】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
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抱小孩的乘客,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教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
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教师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
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
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故事拓展】浩然正气
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有一次受国民党委派,去国外参加会议。下榻旅店时,服务员故作
惊讶地说:“中国?我没有听说过!”说完便大笑。同去的一个外国军官说:“你说你是日
本人不就行了吗?”吉鸿昌顿时怒不可遏,对那位军官吼道:“我是中国人,你难道不知道
吗?”随后,他找来一块小木牌,并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一行字,佩戴在胸前。
故事启迪:(1)“羞恶之心”带给人浩然正气。吉鸿昌将军正是因为有羞恶之心,才不
愿低头,以一身的浩然正气捍卫了民族的尊严。(2)“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
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教师播放多媒体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 P28“探究与分享”。
【过渡语】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
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请学生思考: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教师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
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
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
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语】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短片:
教师播放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方式考数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