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7 KB
- 2023-06-19 09:3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 1课时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
法规范自身行为。
【过程与方法】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2016 年 7 月 4 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
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
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今天我们来
学习第五课第 1课时: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1.阅读教材 P46“运用你的经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得结果,增强学生用法律的眼光辨识
自己行为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不违法。具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2.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3.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提示:小勤的行为虽然不是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其行为已经违法。
4.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提示:可以,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懂法守法就可以避免。
教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
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 2 -
活动一:认识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三种行为的不同表现、危害程度及所受处罚,了解违法
行为的类别及其特点;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帮助学生
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及其必然受到的处罚,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
纳能力。
1.阅读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
2.分组对三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讨论:这些行为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
害?触犯了何种法律?怎么才能解决问题?
提示: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
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
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
告处罚;
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分享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学生讨论回
答)
教师总结: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
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承接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展示表格)
情 景
对社会的危害
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
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较 轻
物权法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二 较 轻
治安管理处罚
法(行政法规)
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三 严 重 刑法 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
承担法律责任。
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一)警惕和远离行政违法行为
活动一: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选取的三个案例中的情形都是中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或可能遇到的。旨在使
学生初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对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及其
法律责任由进一步认识,认识其危害性,并在生活中加强防范。
1.阅读教材 P49“探究与分享”
2.你自己或者身边...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 1课时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
法规范自身行为。
【过程与方法】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2016 年 7 月 4 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
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
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今天我们来
学习第五课第 1课时: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1.阅读教材 P46“运用你的经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得结果,增强学生用法律的眼光辨识
自己行为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不违法。具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2.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3.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提示:小勤的行为虽然不是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其行为已经违法。
4.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提示:可以,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懂法守法就可以避免。
教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
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 2 -
活动一:认识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三种行为的不同表现、危害程度及所受处罚,了解违法
行为的类别及其特点;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帮助学生
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及其必然受到的处罚,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
纳能力。
1.阅读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
2.分组对三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讨论:这些行为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
害?触犯了何种法律?怎么才能解决问题?
提示: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
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
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
告处罚;
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分享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学生讨论回
答)
教师总结: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
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承接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展示表格)
情 景
对社会的危害
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
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较 轻
物权法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二 较 轻
治安管理处罚
法(行政法规)
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三 严 重 刑法 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
承担法律责任。
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一)警惕和远离行政违法行为
活动一: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选取的三个案例中的情形都是中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或可能遇到的。旨在使
学生初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对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及其
法律责任由进一步认识,认识其危害性,并在生活中加强防范。
1.阅读教材 P49“探究与分享”
2.你自己或者身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