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 MB
  • 2023-05-24 21:44:07 发布

备战2021 高考化学 考点3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原卷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考点 3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基本概念
(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电极
负极:电子流出——活动性较强——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子流入——活动性较弱——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相互接触。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以 Zn−Cu 原电池为例]
单液原电池 双液原电池
装置图
电极与电极反应
负极(锌片) Zn−2e− 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 Cu2++2e− Cu (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由锌片沿导线流向铜片
离子迁移方向 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电池反应方程式 Zn+Cu2+ Cu+Zn2+
两类装置 还原剂 Zn 与氧化剂 Cu2+直接接触, Zn 与氧化剂 Cu2+不直接接触,仅有化

的不同点 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又有化学
能转化为热能,造成能量损耗
学能转化为电能,避免了能量损耗,故
电流稳定,持续时间长
(1)一般条件下,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作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的离
子形成的内电路构成环路。
①在原电池中,电极可能与电解质反应,也可能与电解质不反应;不发生反应的可看作金属发生吸氧
腐蚀,如图所示。
②闭合回路的形成也有多种方式,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接触,如图所示。
(2)在原电池中,电流流动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3)原电池的判定:一看有无外接电源,若有外接电源则为电解池,若无外接电源则可能为原电池;
二看电极是否用导线相连并与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电路;三看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是否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
原反应。
3.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判断正负极的方法不是绝对的,例如铜
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由于铝片表明的钝化,这时铜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Cu−2e− Cu2+
正极:2 + 4H+ + 2e− 2H2O + 2NO2↑
再如镁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却反
应,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3NO


负极:2Al + 8OH−−6e− 2 + 2H2O
正极:6H2O+6e− 6OH−+3H2↑
(2)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
式,在酸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 OH−,在碱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 H+,像 CH4、CH3OH
等燃料电池,在碱溶液中碳(C)元素以 离子形式存在,而不是放出 CO2气体。
(3)要考虑电子的转移数目。
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数必然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时,一定要考虑
电荷守恒。防止由总反应方程式改写成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同时也可避免在有关计算中产生误差。
(4)要利用总的反应方程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反应方程
式。所以只要知道总反应方程式和其中一个电极反应,便可以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方程式。
注意:介质对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影响
①中性溶液反应物若是 H+得电子或 OH−失电子,则 H+或 OH−均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酸性溶液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均没有 OH−。
③碱性溶液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均没有 H+。
④水溶液中不能出现 O2−。
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
池、充电电池以及高能燃料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电池发挥的作用不可代替,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到电脑、电话、手机以及心脏
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的电池。
加快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纯锌生成氢气的速率较慢,而用粗锌可
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