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 MB
- 2023-05-24 19:00:09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考点 13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1)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注意:氧化剂与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的物质,也可以是同一种物质,如氯气与水反应时,氯气既是氧化
剂也是还原剂。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3)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叫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叫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注意:1.元素的化合价处于该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一般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 SO2中的硫元
素处于其中间价态,所以 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具有氧化性,能得电子,不一定是氧化剂,反之,具有还原性也不一定是还原剂。
(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产物可能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如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
碳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用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1)内容。
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表现为化合价升
高的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2)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如用铜电极电解 Na2SO4溶
液,其阳、阴极产物及转移电子关系式为:Cu2+~2e−~H2~2OH−。
2.价态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
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浓 H2SO4 中的 S 只具有氧化性,H2S 中的 S 只具有还原性,
单质 S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
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 可知,FeCl3 的
氧化性比 I2强,KI 的还原性比 FeCl2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
强。如氧化性:浓 H2SO4 >SO2(H2SO3)> S;还原性:H2S>S>SO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 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4.优先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 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向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时,因为还原性 Fe2+>Br−,所以 Fe2+先与 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 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含有 Fe3+、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 Fe3+>Cu2+,所以铁粉先与 Fe3+反应,然后再与 Cu2+
反应。
5.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总结为:
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
归中价态不交叉,价升价降只靠拢。
如以下两例:
6.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
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
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加入氧化剂
→加入还原剂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遵循以下规律(简称强弱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1)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注意:氧化剂与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的物质,也可以是同一种物质,如氯气与水反应时,氯气既是氧化
剂也是还原剂。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3)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叫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叫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注意:1.元素的化合价处于该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一般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 SO2中的硫元
素处于其中间价态,所以 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具有氧化性,能得电子,不一定是氧化剂,反之,具有还原性也不一定是还原剂。
(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产物可能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如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
碳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用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1)内容。
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表现为化合价升
高的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2)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如用铜电极电解 Na2SO4溶
液,其阳、阴极产物及转移电子关系式为:Cu2+~2e−~H2~2OH−。
2.价态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
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浓 H2SO4 中的 S 只具有氧化性,H2S 中的 S 只具有还原性,
单质 S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
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 可知,FeCl3 的
氧化性比 I2强,KI 的还原性比 FeCl2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
强。如氧化性:浓 H2SO4 >SO2(H2SO3)> S;还原性:H2S>S>SO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 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4.优先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 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向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时,因为还原性 Fe2+>Br−,所以 Fe2+先与 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 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含有 Fe3+、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 Fe3+>Cu2+,所以铁粉先与 Fe3+反应,然后再与 Cu2+
反应。
5.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总结为:
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
归中价态不交叉,价升价降只靠拢。
如以下两例:
6.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
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
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加入氧化剂
→加入还原剂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遵循以下规律(简称强弱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