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96 KB
  • 2023-05-23 20:20:02 发布

人教版高三化学苯酚章节复习教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第十三章 高三化学章节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1.苯酚
【新大纲要求】
苯酚的物理性质(B)
苯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B)
苯酚的用途(B)
【复习过程】
一、苯酚分子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1、酚的定义——羟基跟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酚。
掌握概念时注意点:羟基连接在苯环上,如果羟基连接在苯环侧链原子上的化合物就不
属于酚类了,属于芳香醇。
如: OH CH2OH OH
苯酚 苯甲醇 环已醇
2、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OH
C6H6O 或 C6H5OH
3、苯酚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的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常温时,苯酚在水里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 70℃
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注意点:(1)苯酚易被氧化,露置在空气时会因逐渐氧化而显粉红色;(2)苯酚不慎
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4、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OH O-+H+
OH+NaOH→ ONa+H2O
ONa+CO2+H2O→ OH+NaHCO3
2 OH+2Na 2 ONa+H2↑
注意:(1)醇中也没有羟基,但不能与 NaOH 反应。(2)苯酚的酸性很
OH
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3)电离出 H+的能力:H2CO3 > >NaHCO3,故 CO2 和苯酚钠
溶液反应,生成物应写成 NaHCO3而不能写成 Na2CO3。
→熔融
H
H
H
HCC
C C
C
H
C
OH

- 2 -
高温高压
讨论:(1)苯中混有苯酚,如何除去苯酚,提纯苯?
答:向混合物中加入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OH+NaOH→ ONa+H2O,然后
分液,上层为苯。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答:将 CO2发生装置中产生的 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有苯酚产生,说明
碳酸酸性比苯酚强。
(2)取代反应:
注(1)苯酚比苯更易发生环上氢的取代,这说明苯酚中羟基对苯环的影响。(2)这个
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3)苯酚和 Br2 发生取代的氢的位置是羟基的邻对
位。

例 1、白藜芦醇 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模椹、
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能够跟 1mol 该化合物起反应的 Br2的最大用量
是( )
A 1mol B 3.5mol C 6mol D 7mol
(3)显色反应:
利用这个反应可以检验苯酚。
讨论:检验苯酚可用 FeCl3溶液,因为生成络离子而显紫色:
,如果溶液 PH 值过大或过小,都不会
出现紫色,试说明理由。
答:PH 值过大,Fe3+能与 OH-反应生成 Fe(OH)3沉淀,平衡向左移动,不会出现紫色;
PH 值过小,酸性较强,H+浓度酸大,平衡也向左移动,不利用于络离子的生成,也不会出
现紫色。
例 2、不用任何试鉴别:苯酚溶液,NaOH 溶液、FeCl3溶液,AgNO3溶液,Al(NO3)3溶
液、MgCl2溶液、NaNO3溶液。
5、苯酚的制法
(1)从煤焦油分馏产品里提取:
(2)用苯为原料,完成制取苯酚:
+Cl2 Cl+HCl
Cl +H2O OH+HCl

例 3、以苯、硫酸、氢氧化钠、亚硫酸钠为原料,经典的合成苯酚的方法可简单表示为:
OH CH CH CH
OH
OH
+−+ +→+ HOHCFeFeOHHC 6])([6 3656
3
56
++ 3566 FeOHHC
+− + HOHCFe 6])([ 3656
 →催化剂
 →催化剂

- 3 -
① ② ③

苯 苯磺酸 苯磺酸钠 苯酚钠(及盐和水)
苯酚。
(1)写出第②、③、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反应判断苯磺酸、苯酚、亚硫酸三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并说明理由。
分析:第(1)问可根据题(2)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第
2 问根据第(1)问中的有关化学反应运用盐被与盐反应规律之一,由较强的酸写较弱的酸的
盐反应可得较弱的酸;判断出酸性强弱。
答案:(1) ② 2 SO3H+Na2SO3 2 SO3Na+SO2↑+H2O
③ SO3Na+2NaOH ONa+Na2SO3+H2O
④ ONa+SO2+H2O OH+NaHSO3
(2)苯磺酸>亚硫酸>苯酚。根据较强的酸与较弱的酸的盐反应可得到较弱的酸的反应
规律。
→磺化  →亚硫酸钠  → )300(
0 溶融固体烧碱 C
→ 2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