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00 KB
- 2023-05-23 18:2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1—1—1 和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 N2 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
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 N2 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
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 5 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 3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
族元素能显-3 价,最高价均为+5 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 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 HRO3
或 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 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 磷 砷 锑 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 PH3 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5 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 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
氧化性。
- 2 -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 N2O、NO、N2O3、NO2、N2O4、N2O5 等 6 种氧化物,但磷主要
显+3、+5 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 1-1。
[引入第一节]
第一节 氮和磷
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 N2的体积比为 78%、质量比为 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 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实验室制 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 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 -1),所以 N2很稳定,
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 3 -
(2)跟镁反应:3Mg+N2 Mg3N2
(3)与氧气反应:N2+O2 2NO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
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
3-4 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
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
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
学研究...
1—1—1 和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 N2 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
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 N2 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
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 5 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 3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
族元素能显-3 价,最高价均为+5 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 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 HRO3
或 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 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 磷 砷 锑 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 PH3 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5 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 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
氧化性。
- 2 -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 N2O、NO、N2O3、NO2、N2O4、N2O5 等 6 种氧化物,但磷主要
显+3、+5 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 1-1。
[引入第一节]
第一节 氮和磷
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 N2的体积比为 78%、质量比为 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 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实验室制 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 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 -1),所以 N2很稳定,
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 3 -
(2)跟镁反应:3Mg+N2 Mg3N2
(3)与氧气反应:N2+O2 2NO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
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
3-4 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
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
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
学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