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35 KB
- 2023-05-07 06:0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8 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备考指导 素养目标
理清
一条
主线
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 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
政策的演变
抓住
两个
核心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把握
三个
阶段
列宁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及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程及结果)
(1)从时空观念入手,分析从“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到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认识到经济体制的确立
必须与国情或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特
点和表现进行探讨,培养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的素养和从唯物史观的角
度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排查教材深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政治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思维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
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
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
3.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4)劳动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征: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评价
(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2)消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
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
(2)工业:政府解除苏俄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对于一些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3.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2.表现
(1)工业建设: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农业建设: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3.特点: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4.评价
(1)成就
①国家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国家向农民索取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
一个重要原因。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2)措施
①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②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
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其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
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特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3)评价
①使苏联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增强。
②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 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
备考指导 素养目标
理清
一条
主线
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 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
政策的演变
抓住
两个
核心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把握
三个
阶段
列宁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及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程及结果)
(1)从时空观念入手,分析从“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到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认识到经济体制的确立
必须与国情或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特
点和表现进行探讨,培养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的素养和从唯物史观的角
度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排查教材深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政治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思维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
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
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
3.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4)劳动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征: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评价
(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2)消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
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
(2)工业:政府解除苏俄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对于一些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3.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2.表现
(1)工业建设: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农业建设: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3.特点: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4.评价
(1)成就
①国家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国家向农民索取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
一个重要原因。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2)措施
①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②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
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其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
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特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3)评价
①使苏联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增强。
②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 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