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68 KB
  • 2023-05-07 04:44:02 发布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代表
①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
代的思想解放。
3.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④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①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代表
人物 代表作 主张(特点)
康有

《新学伪经考》《孔子
改制考》
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
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

《变法通议》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③实践:创办学堂、著书立说、创办报刊、进行戊戌变法。
④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三民主义
(1)背景
①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②阶级状况: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③组织基础: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④个人条件: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
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
《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评价
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重要的理论指
导。
②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
局限性。
(5)实践
①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孙中山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的历史教训,使孙中山逐渐认识到,救国必须寻
求新途径、新力量。
②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③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2)提出:1924年 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①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①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
传播。
②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