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 MB
- 2023-05-07 02:5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必修三 文化史
第一单元 中国主流文化传统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及其思想:道家老庄;儒家孔孟荀;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
(1)老子主张(春秋时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①唯心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
社会;③朴素辩证法:世界万物在不停地运动,有无等矛盾对立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
转化的。
(2)庄子主张:①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相对。②放弃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韩非子主张: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②主张建立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国家。
(4)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平民阶层)
3、意义: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儒家的形成
1、春秋――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
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①核心是“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
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的局面 ④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战国――孟荀――贡献(作用或地位):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使之
更能适应社会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强调人民力量的巨大。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思考: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①经过西汉初期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国力日盛。
②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北方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都威
胁西汉稳定。
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地位: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重用。汉朝儒家代表,使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新儒学思想的特点: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
成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
秩序。(“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④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等措施。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
第一单元 中国主流文化传统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及其思想:道家老庄;儒家孔孟荀;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
(1)老子主张(春秋时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①唯心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
社会;③朴素辩证法:世界万物在不停地运动,有无等矛盾对立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
转化的。
(2)庄子主张:①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相对。②放弃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韩非子主张: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②主张建立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国家。
(4)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平民阶层)
3、意义: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儒家的形成
1、春秋――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
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①核心是“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
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的局面 ④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战国――孟荀――贡献(作用或地位):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使之
更能适应社会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强调人民力量的巨大。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思考: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①经过西汉初期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国力日盛。
②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北方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都威
胁西汉稳定。
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地位: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重用。汉朝儒家代表,使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新儒学思想的特点: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
成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
秩序。(“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④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等措施。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