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8.00 KB
  • 2023-05-07 00:36:03 发布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岳麓版必修2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5 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学习目标:
1.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中国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1.重点: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
及重农抑商政策。
2.难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材整理 1 商业的发展
1.商朝时期: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2.周朝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
(1)出现实力强大的商人,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2)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
(1)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2)表现:外国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5.宋元时期
(1)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2)元代纸币广泛流通,商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6.明清时期
(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等大商帮。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21[课中思考题],思考:司马迁说:“天下煕煕,皆为利来;天
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原因:“工商食官”
政策被破坏,给商业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商业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各地经济联系的

加强;一些诸侯国重商政策的推动。
教材整理 2 城市的繁荣
1.历代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自周秦迄唐代
①商业发展: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交易场所——市,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
限制。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
②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城市布局:唐代长安城布局严整,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2)宋代
①商业发展
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
b.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
c.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
②城市职能: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2.新型商业城市的发展
(1)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也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如泉州、明州、杭州等城
市的兴起。
(2)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
为盛。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22[课中思考题],思考: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
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
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瓦子)等具备多种商
业功能的专业场所。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
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等。
教材整理 3 “重农抑商”
1.产生的原因
(1)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
(2)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
(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2)汉初: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
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①表现: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只许广州一口通商。
②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
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23[课中思考题],思考: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
理性?
【提示】 有一定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
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
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配、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在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从商周到
明清,商人经历了从官商到私商再到
商帮的变化。
2.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