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MB
  • 2023-05-07 00:28:02 发布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
特点。
1.重点: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生产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理解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2.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教材整理 1 农业的起源
1.标志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特征
(1)区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2)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出现“六畜”。
[深度点拨] 我国古代农业形成南稻北粟的因素
“南稻北粟”是中国农作物分布的显著特征,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要注意结合对南北方气
候差异的认识加以分析。①气候: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应粟麦等旱地作物的生长,而南方湿润
多雨的气候适应水稻的生长。②水源:北方河流较少,水资源较贫乏;南方则相反。
教材整理 2 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改进
时代 表现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劳动工具的材质主要是骨、
石、木
文明时代 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春秋战国
铁农具逐渐代替了石制、骨制等农具,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耕作
方式,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西汉中期 发明了犁壁,自此之后牛耕得到推广
唐代 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古代灌溉工具: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误区警示] 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是牛耕的出现
这种说法错误。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性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
明。曲辕犁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
耕细作。
[深度点拨] 精耕细作的含义
所谓“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
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解题时如遇到农具的改进、耕作
技术和方式、水利工程、农作物品种的丰富以及种植制度等,要首先考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
产方式。
教材整理 3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
时代 表现
上古时代 出现了大禹治水的传说
春秋战国 兴修了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两汉时期
①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②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③在边疆地区兴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是最典型代表
2.经验总结: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教材整理 4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的演变
1.千耦其耘
(1)时间:商周时期。
(2)特点: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个体农耕
(1)出现时间:春秋时期。
(2)产生原因
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②私有土地的出现。
(3)主要特点
①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
②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③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评价
①优点: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弊端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c.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自耕农很容易破产。
[误区警示] “自给自足”中的“足”≠“富足”
“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
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深度点拨]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看中国古代农业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
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