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9.00 KB
- 2023-05-06 21:48:03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3 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章末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民族融合
B.冯太后
C.洛阳
D.孝文帝
E.封建经济
F.统一
主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成功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核心整合]
1.改革特点
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成功的原因
(1)顺应潮流。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发展趋
势,适应了鲜卑等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要求。
(2)全面得力。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
变了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生活习俗,有利于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个人因素。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孝文帝在面临重重社会阻力的情
况下,毅然进行社会改革。
(4)社会环境。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有利于改革的进行。
3.历史影响
(1)经济:孝文帝通过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大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促进了北方经
济的发展。
(2)政治: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统一: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即时演练]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
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解析】 北魏均田制的推行,使鲜卑族从游牧逐渐走向定居,从事农业耕作。A、C、D
三项都属于改革的作用,但不符合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对均田制的评价,故选 B项。
【答案】 B
章末综合测评(三)
(时间:60分钟 分值:90分)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
五年(413年),“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
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3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
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6分)
【答案】 (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
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2.风俗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古今中外社会的改革也往往涉及
社会风俗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鲜卑人乐俑。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
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沿用礼乐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
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
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方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1)从材料一中鲜卑人礼乐文化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认识?(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你如何评价
这一改革?(7分)
【解析】 第(1)问,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
知识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习俗等领域展开分析。
【答案】 (1)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了汉族地主的支持;推动了北魏统
治模式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但很大程度上全盘吸收汉族文化,与其习俗不大适应。
(2)风俗改革: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建立门阀制度;通婚姻;改籍...
[自我校对]
A.民族融合
B.冯太后
C.洛阳
D.孝文帝
E.封建经济
F.统一
主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成功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核心整合]
1.改革特点
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成功的原因
(1)顺应潮流。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发展趋
势,适应了鲜卑等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要求。
(2)全面得力。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
变了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生活习俗,有利于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个人因素。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孝文帝在面临重重社会阻力的情
况下,毅然进行社会改革。
(4)社会环境。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有利于改革的进行。
3.历史影响
(1)经济:孝文帝通过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大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促进了北方经
济的发展。
(2)政治: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统一: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即时演练]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
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解析】 北魏均田制的推行,使鲜卑族从游牧逐渐走向定居,从事农业耕作。A、C、D
三项都属于改革的作用,但不符合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对均田制的评价,故选 B项。
【答案】 B
章末综合测评(三)
(时间:60分钟 分值:90分)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
五年(413年),“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
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3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
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6分)
【答案】 (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
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2.风俗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古今中外社会的改革也往往涉及
社会风俗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鲜卑人乐俑。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
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沿用礼乐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
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
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方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1)从材料一中鲜卑人礼乐文化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认识?(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你如何评价
这一改革?(7分)
【解析】 第(1)问,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
知识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习俗等领域展开分析。
【答案】 (1)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了汉族地主的支持;推动了北魏统
治模式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但很大程度上全盘吸收汉族文化,与其习俗不大适应。
(2)风俗改革: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建立门阀制度;通婚姻;改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