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3-05-06 19:3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考点 2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农业的发展。
(2)过程
①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到 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 93%。
(3)主要内容:①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②不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公有制)。③变:经
营方式和分配方式(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是自己的)。④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4)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
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
(1)初步形成
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
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
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 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
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 4月开辟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
重要标志。
(2)特点:20世纪 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易错提醒 经济特区的“特”是说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
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d)
(1)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
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
②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
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 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
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d)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体制的优越性会更好地发挥,有力地推动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深层点拨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
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主题一 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实证
守旧与改革观念冲突
(2015·高考山东卷)1980 年 6 月 18 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的举动
史论总结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
(2)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新中国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变动
(1)1949~1956 年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存。土地制度方面,以土地私有向社会主义
公有过渡。
(2)1956~1978 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土地社
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合作社形式。
(3)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
上,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经营方式的变革。
主题二 立体开放格局的形成
史料实证
史料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史论总结
中国对外开放...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农业的发展。
(2)过程
①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到 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 93%。
(3)主要内容:①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②不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公有制)。③变:经
营方式和分配方式(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是自己的)。④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4)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
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
(1)初步形成
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
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
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 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
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 4月开辟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
重要标志。
(2)特点:20世纪 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易错提醒 经济特区的“特”是说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
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d)
(1)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
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
②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
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 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
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d)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体制的优越性会更好地发挥,有力地推动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深层点拨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
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主题一 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实证
守旧与改革观念冲突
(2015·高考山东卷)1980 年 6 月 18 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的举动
史论总结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
(2)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新中国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变动
(1)1949~1956 年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存。土地制度方面,以土地私有向社会主义
公有过渡。
(2)1956~1978 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土地社
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合作社形式。
(3)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
上,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经营方式的变革。
主题二 立体开放格局的形成
史料实证
史料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史论总结
中国对外开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