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8.50 KB
  • 2023-05-06 19:08:02 发布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0“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考点 10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b)
(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实践——(b)
(1)香港、澳门回归:1997年 7月 1日,香港回归;1999年 12月 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①1979 年元旦,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两岸 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②1987 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③1992 年 10 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史称“九二共识”。
④2008年 12月,两岸“三通”终于实现。
3.“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加试——(c)
(1)“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
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2)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主题一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史料实证

史论总结
1.关于“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的五点认识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
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
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2.港澳回归的原因
(1)前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关键: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被各界所认同。
(3)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4)法律依据: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的发表。
3.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1)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即享有高度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中央人民政府依
法管理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2)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
主题二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解读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两岸一直处于隔绝敌对状态。,2内容:1979年元旦发
表,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及实现两岸“三通”。表明我国对台方针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武力
解决到和平统一。
探究 据以上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提示 综合国力增强,两岸民心所向,“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两岸交流加强的推动,
世界和平发展大潮的环境等。
史论总结
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三大阶段
(1)两岸关系紧张对峙时期(1949~1979 年):两岸关系是一种隔绝、敌对、对抗的关系,期
间两岸隔海对打,人为地将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
(2)两岸关系民间接触时期(1979~1992年):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
湾同胞书》为标志,两岸关系进入了缓和阶段。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家探亲,大陆方面
积极推动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使得两岸关系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方面
得到发展。
(3)两岸关系和平交流时期(1992年至今):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了“九二
共识”,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
层面;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
嚣张气焰;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2.关于台湾问题的认识

(1)台湾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