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50 KB
  • 2023-05-06 18:56:02 发布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考点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
1.设置:汉武帝时期,全国被划分为 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监
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其职责是监察地方政治。
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演变:东汉后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b)
1.机构与职能:唐代中央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三省最高长官都
是宰相。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3.影响: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微点拨 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体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得以加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
的成熟。
三、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
1.行政权:设中书门下(政事堂)掌管,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
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2.军事权: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3.财政权: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四、元朝行省制度——(b)
1.设置
(1)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
央的节制,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2)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地
区(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
2.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明清所沿用,
成为我国行省制的开端。
微点拨 1在古代,中书省的职权并不完全相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三省中的一省,是决策
机构,元代的中书省则为最高行政机构。2元代并不是所有地区都由行省管辖,如河北、
山西、山东由中央直辖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五、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d)
史实 特点 趋势
(1)秦朝:三公九卿制
(2)唐朝:三省六部制
(3)宋朝:二府三司制
(4)明朝:①明太祖废丞相,权
分六部;②明成祖设内阁
(5)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
制达到顶峰)
(1)相权逐渐被分散、削弱
(2)皇权逐渐增强
(3)分权制约是主要形式
(4)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皇权的
随意性
(5)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
专制皇权日益强化,
相权日益被分散直至
丞相制度被废除
六、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
史实 特点 趋势
(1)秦朝:郡县制
(2)汉朝:①郡国并
行制;②设刺史
(3)唐朝:道、州、县
(4)宋朝:路、州、县
(5)元朝:行省制
(1)地方行政体制日益完善
(2)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严密
(3)地方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4)地方权力日益集中到中央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权力
不断削弱
微点拨 从汉至元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
约,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分割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加试——(c)
1.演变
朝代 机构或官员 职能
中央: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系统
秦朝
地方:郡监御史 掌管监察
中央:御史大夫 其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汉朝
地方:十三州部刺史 监察地方政治
唐朝 御史台 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北宋 提点刑狱司 专职监察刑狱
元朝 御史台 人命重案送御史台,御史可以纠举官吏
2.评价

(1)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贪污腐败。
(2)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其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并不代表社会履行
职责;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八、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加试——(d)
1.世官制:先秦时期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制度。
2.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并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1)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高官向中央举荐有德行和才能的人(贤良)做官。
(2)魏晋南北朝时期,察举制发展为九品中正制。“中正”(推荐者)依据德才(实际是门第)对
当地人物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