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3.50 KB
- 2023-05-06 17:52:03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
国外交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
单元知识整合
(一)宏观体系构建
(二)专题知识总结
1.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续表
2.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认识不结盟运动
(1)现代化史观:使世界政治、经济朝着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发展。
(2)文明史观:促进了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
加速了由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
(3)整体史观: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壮大了世界和平及民主力量。
3.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
(三)中外关联
1.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1)对中国的影响
①意识形态的对抗相对减弱,中国也得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中国吸取前苏联的教训,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其他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
(2)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总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比较
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1 关于“冷战”起源的史学观点
(1)美国外交史学界具有权威地位的盖迪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尤其
是在《我们现在知道了》一书中,将“冷战”发生的责任放到了苏联与斯大林的身上。他认
为,斯大林作为一个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领袖,“从未放弃过关于‘世界革命’的最
终理念”,在战后苏联对外政策行为的实际发展中,这种理念又同因战争结果而大大加强的
扩展苏联国际权力地位必要性的信念结合起来,形成了苏联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的进攻性特
征。盖迪斯提出,“冷战”是同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斯大林的存在,也许
根本就不会有“冷战”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提法,盖迪斯实际上已将“冷战”发生过程中的
领导人个性等历史偶然性因素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2)著名挪威学者伦德斯塔德却明确提出,盖迪斯关于应将“冷战”的主要责任归之于
苏联及斯大林的看法,“走得太远”,缺乏说服力。
(3)俄国学者弗拉迪斯拉夫·祖博克和康斯坦丁·普列沙科夫则认为,从后“冷战”时
期出现的大量俄方新资料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斯大林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苏联的生
存与发展。因而他的初衷并不是单方面地、不受限制地推行扩张政策,而是希望避免同西方
国家发生冲突;为了建立苏联自身势力范围并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斯大林甚至将与西方
国家进行合作作为当务之急。因此,“冷战”并不是斯大林所希望看到的局面,更不是他的
思想的产物。相比之下,他们认为美国的积极进取政策是导致斯大林做出反应并进而促使“冷
战”形成的重要原因。
(4)另一位长期研究苏联及“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的著名学者马斯特尼则指出,对斯
大林及苏联领导人的政策制定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因战后苏联国内外环境中的种种“威胁性
因素”而造成的苏联领导人的“不安全感”——这正是推动苏联一步步走向“冷战”的基本
原因。
2 关于“一边倒”政策的评价
(1)未必合适说。“一边倒”未必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政策:站在美苏之间,利用矛盾,
掌握主动,有什么不好呢?中国 20世纪 80年代以后执行的“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或建立战略关系”的对外政策,不就是一种介于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吗?
(2)别无选择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除了“一边倒”以外别无选择。原
因在于:其一,美国一次又一次地与中国共产党为敌,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在美苏之间走“第
三条道路”的可能;其二,从中苏关系来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
件;其三,当时世界上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
一方面是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首...
国外交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
单元知识整合
(一)宏观体系构建
(二)专题知识总结
1.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续表
2.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认识不结盟运动
(1)现代化史观:使世界政治、经济朝着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发展。
(2)文明史观:促进了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
加速了由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
(3)整体史观: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壮大了世界和平及民主力量。
3.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
(三)中外关联
1.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1)对中国的影响
①意识形态的对抗相对减弱,中国也得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中国吸取前苏联的教训,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其他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
(2)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总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比较
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1 关于“冷战”起源的史学观点
(1)美国外交史学界具有权威地位的盖迪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尤其
是在《我们现在知道了》一书中,将“冷战”发生的责任放到了苏联与斯大林的身上。他认
为,斯大林作为一个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领袖,“从未放弃过关于‘世界革命’的最
终理念”,在战后苏联对外政策行为的实际发展中,这种理念又同因战争结果而大大加强的
扩展苏联国际权力地位必要性的信念结合起来,形成了苏联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的进攻性特
征。盖迪斯提出,“冷战”是同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斯大林的存在,也许
根本就不会有“冷战”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提法,盖迪斯实际上已将“冷战”发生过程中的
领导人个性等历史偶然性因素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2)著名挪威学者伦德斯塔德却明确提出,盖迪斯关于应将“冷战”的主要责任归之于
苏联及斯大林的看法,“走得太远”,缺乏说服力。
(3)俄国学者弗拉迪斯拉夫·祖博克和康斯坦丁·普列沙科夫则认为,从后“冷战”时
期出现的大量俄方新资料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斯大林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苏联的生
存与发展。因而他的初衷并不是单方面地、不受限制地推行扩张政策,而是希望避免同西方
国家发生冲突;为了建立苏联自身势力范围并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斯大林甚至将与西方
国家进行合作作为当务之急。因此,“冷战”并不是斯大林所希望看到的局面,更不是他的
思想的产物。相比之下,他们认为美国的积极进取政策是导致斯大林做出反应并进而促使“冷
战”形成的重要原因。
(4)另一位长期研究苏联及“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的著名学者马斯特尼则指出,对斯
大林及苏联领导人的政策制定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因战后苏联国内外环境中的种种“威胁性
因素”而造成的苏联领导人的“不安全感”——这正是推动苏联一步步走向“冷战”的基本
原因。
2 关于“一边倒”政策的评价
(1)未必合适说。“一边倒”未必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政策:站在美苏之间,利用矛盾,
掌握主动,有什么不好呢?中国 20世纪 80年代以后执行的“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或建立战略关系”的对外政策,不就是一种介于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吗?
(2)别无选择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除了“一边倒”以外别无选择。原
因在于:其一,美国一次又一次地与中国共产党为敌,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在美苏之间走“第
三条道路”的可能;其二,从中苏关系来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
件;其三,当时世界上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
一方面是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