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3-05-06 16:1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题讲座(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融会贯通
专 题 知 识 整 合 重 组 类 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
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基本形成(1954~1956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
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
人大职权的时期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1954 年宪法里有明确
的规定,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曲折发展(1956~1978年)
这一时期,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特别是在 1966~1976年“文
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发展完善(1978年至今)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
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
个新阶段。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
1.理论形成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世纪 80年代初,邓
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1982年 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其中的相关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
过,“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成功实践
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分别于 1997年和 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
3.现实意义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
昭示了光明的前景;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新中国的外交
1.一个政策和宗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杰出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形
成“万隆精神”。
3.三个时期和特点
(1)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
(2)拓展时期(20世纪 70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
局面。
(3)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世界。
4.四个具体表现
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不结盟政策。
5.主要成就
(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准备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1)三项准备: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中苏建交。
(2)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3)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4)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并举。
(5)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
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2.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两个方面: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挫折失误——“三面
红旗”“文化大革命”。
(3)“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5)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阶级
斗争为纲”;一场浩劫——“文革”;一个错误——“左”倾错误。
3.新时期(1978年至今...
专 题 知 识 整 合 重 组 类 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
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基本形成(1954~1956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
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
人大职权的时期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1954 年宪法里有明确
的规定,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曲折发展(1956~1978年)
这一时期,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特别是在 1966~1976年“文
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发展完善(1978年至今)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
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
个新阶段。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
1.理论形成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世纪 80年代初,邓
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1982年 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其中的相关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
过,“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成功实践
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分别于 1997年和 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
3.现实意义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
昭示了光明的前景;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新中国的外交
1.一个政策和宗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杰出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形
成“万隆精神”。
3.三个时期和特点
(1)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
(2)拓展时期(20世纪 70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
局面。
(3)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世界。
4.四个具体表现
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不结盟政策。
5.主要成就
(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准备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1)三项准备: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中苏建交。
(2)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3)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4)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并举。
(5)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
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2.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两个方面: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挫折失误——“三面
红旗”“文化大革命”。
(3)“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5)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阶级
斗争为纲”;一场浩劫——“文革”;一个错误——“左”倾错误。
3.新时期(1978年至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