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 MB
- 2023-05-06 16:0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3 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阶段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在民主法制、经济建
设、科教卫生、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坐标通览] [整体感知]
政治—(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并
取得巨大成就。如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
举等。
(2)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得以成功运用。香
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不结盟;外交成就突
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1)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城市国有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文化—(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
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2)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
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
拨乱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着手平反冤假错
案,恢复和完善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民
主政治制度
“依法治国”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民主与法
制建设
基层民主选举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
式颁布,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理论
1984年“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的指导方针“一国两
制”
实践
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先后回
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
(1)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
(2)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
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等
外交活动
维护周边安全 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经济体制改革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②内容: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飞速发展。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①改革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
②过程: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③意义: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进一步增强了企
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对外开放
(1)20世纪 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1990年中央政府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2)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形成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
概括。
(2)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3)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
[阶段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在民主法制、经济建
设、科教卫生、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坐标通览] [整体感知]
政治—(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并
取得巨大成就。如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
举等。
(2)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得以成功运用。香
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不结盟;外交成就突
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1)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城市国有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文化—(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
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2)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
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
拨乱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着手平反冤假错
案,恢复和完善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民
主政治制度
“依法治国”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民主与法
制建设
基层民主选举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
式颁布,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理论
1984年“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的指导方针“一国两
制”
实践
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先后回
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
(1)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
(2)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
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等
外交活动
维护周边安全 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经济体制改革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②内容: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飞速发展。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①改革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
②过程: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③意义: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进一步增强了企
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对外开放
(1)20世纪 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1990年中央政府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2)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形成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
概括。
(2)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3)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