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MB
  • 2023-05-06 16:00:01 发布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第1部分现代篇第10讲二战结束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教师用书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课堂新坐标】(通史版)2017 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
1 部分 现代篇 第 10 讲 二战结束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教师用书
(一)中国现代史通史图览
(二)世界现代史通史图览
第 10讲 二战结束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阶段特征] 俄国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
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坐标通览]     [整体感知]
政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两种社会制
度开始并存、对立。
经济—(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十月革命后,
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
失误。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
政策;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最终确立了斯大
林模式。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面对 1929~1933年经
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
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变化:由自由主义到凯恩
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
论基础。
文化—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
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
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新的社会制度诞生(十月革命)
1.背景
(1)俄国社会的发展和矛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过程
(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
存的特殊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指明了革命道路。
(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进行武装起义。

(4)彼得格勒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3.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
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国内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
③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
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
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1924 年 1 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
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
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
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①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直接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消费市场;股
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
②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③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

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罗斯福新政
①措施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等。
b.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
系。
c.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
d.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