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00 KB
  • 2023-05-06 15:40:02 发布

第1单元(单元总结)-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必修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一单元总结
知识要点一: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详解】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经济
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学术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上的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文化
随着“私学勃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造就了一大
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阶级
关系
原来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地位上升,他们代表本阶层和政治派别纷纷
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学术
环境
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各派学者
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学者不是政治附庸,不依附
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
2.特点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实质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
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4.评价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当时
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3)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
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儒家思想
1.孔子(前 551~前 479年)
思想主张 影响
核心是“仁”
“仁”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涵盖一切美德;实现
“仁”的途径是道德自觉,推己及人,行“忠恕”之道
以“礼”治国 强调等级和秩序,主张“克己复礼”,“正名”
调整“礼”和
“仁”的方法
中庸之道
以“德”治民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
教育思想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世界观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放在优先地位
文化成就 编纂“六经”,其言行被辑录成《论语》
孔子开创
的儒家学派,
经过不断发展
完善形成儒家
思想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在
世界文化史上
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被后世称
为“大成至圣
先师”
2.孟子(前 372~前 289年)
思想主张 影响

主张实行“仁
政”(思想核心)
实质是建立并维护小农经济;内容是给农
民以土地,不违农时,宽刑减税
民本思想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主张“性本善” 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人生观
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
取义
孟子继承并发展
了孔子的学说,是儒
家学派重要的奠基人,
后人称之为“亚圣”
3.荀子(约前 313~前 238年)
思想主张 影响
政见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礼法兼施)
民本思想 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性恶论”
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
为,礼法并用,使人向善
唯物思想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提出“天行有
常”“制天命而用之”等观点
“礼”的思想 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1)荀子改造、综合了
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
理成分,成为战国时期百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
(2)丰富了早期儒家思
想的内容,使儒家思想体系
更加完整
(3)战国后期,儒学成
为百家中的大宗
三、道家思想
1.代表人物
(1)老子(生平不详,约前 571~前 471年)
核心思想:“道”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是永恒不变的;他还提出“天
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运动,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反的两面并
不断转化,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无为”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小国寡民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