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MB
- 2023-05-06 14:52: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考总复习
1
第 47 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
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
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
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4)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
祸水引向苏联。
(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
2.经过
(1)爆发: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
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2)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
(3)转折:1942年到 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4)结束:1943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 7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开始瓦解;1944 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 年 5 月,德国签署
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 年 9 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
结束。
3.意义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战后亚
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
治舞台上。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高考总复习
2
1.“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
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③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
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
(2)表现:①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②
苏联——政治上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
华约组织。③高潮——出现第一次柏林危机,最终导致德国分裂。
(3)影响: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美苏控制的第三世
界国家的局部冲突争端不断;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
避免。
2.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 5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初)
①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②重大事件
a.戴维营会谈:1959年 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
很快苏美关系趋于紧张。
b.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
机。
③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
(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 60年代后期至 70年代末)
①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②重大事件
a.“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和 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
b.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谋求同中国对话。
③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 80年代)
①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
1
第 47 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
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
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
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4)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
祸水引向苏联。
(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
2.经过
(1)爆发: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
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2)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
(3)转折:1942年到 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4)结束:1943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 7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开始瓦解;1944 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 年 5 月,德国签署
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 年 9 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
结束。
3.意义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战后亚
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
治舞台上。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高考总复习
2
1.“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
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③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
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
(2)表现:①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②
苏联——政治上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
华约组织。③高潮——出现第一次柏林危机,最终导致德国分裂。
(3)影响: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美苏控制的第三世
界国家的局部冲突争端不断;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
避免。
2.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 5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初)
①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②重大事件
a.戴维营会谈:1959年 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
很快苏美关系趋于紧张。
b.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
机。
③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
(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 60年代后期至 70年代末)
①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②重大事件
a.“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和 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
b.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谋求同中国对话。
③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 80年代)
①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