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4.82 KB
- 2023-05-06 14:28: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考总复习
1
第 33 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
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
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汉代儒学成为主流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
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
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
——郭志坤《评议武帝的“独尊儒术”》
核心论点: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不是独崇儒学排斥其他各学派思想,是以儒术为核心,吸
收和杂糅其他各派学说的综合。
知识点二 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高考总复习
2
【构图解史】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
信息提取: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吸收诸子百家思
想,改造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构图解史】 董仲舒的新儒学
信息提取: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大一统和中
央集权的需要,其实质是文化专制。
【漫画解史】 太学的影响
信息提取:太学的建立,开启了儒学教育的官方化,有利于儒家思想主流思想地位的巩
固。
重点一 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黄老之学
(1)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黄”:黄帝
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2)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兼采阴阳、法、
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特点是“无为而治”。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
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2.天人合一
高考总复习
3
(1)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
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因此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是如何调节天人关系。
(2)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的运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
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这种观点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
的束缚力。
[对点训练] 1.“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
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
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解析:选 D。据题干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
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意即统治阶级借助宗
教思想而稳定统治秩序,故选 D项。
3.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源于孔子。
(1)“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
夫妇之间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
1
第 33 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
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
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汉代儒学成为主流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
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
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
——郭志坤《评议武帝的“独尊儒术”》
核心论点: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不是独崇儒学排斥其他各学派思想,是以儒术为核心,吸
收和杂糅其他各派学说的综合。
知识点二 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高考总复习
2
【构图解史】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
信息提取: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吸收诸子百家思
想,改造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构图解史】 董仲舒的新儒学
信息提取: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大一统和中
央集权的需要,其实质是文化专制。
【漫画解史】 太学的影响
信息提取:太学的建立,开启了儒学教育的官方化,有利于儒家思想主流思想地位的巩
固。
重点一 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黄老之学
(1)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黄”:黄帝
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2)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兼采阴阳、法、
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特点是“无为而治”。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
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2.天人合一
高考总复习
3
(1)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
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因此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是如何调节天人关系。
(2)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的运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
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这种观点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
的束缚力。
[对点训练] 1.“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
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
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解析:选 D。据题干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
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意即统治阶级借助宗
教思想而稳定统治秩序,故选 D项。
3.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源于孔子。
(1)“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
夫妇之间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