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 MB
- 2023-05-06 13:3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考总复习
1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线索一 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
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 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
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
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 古代的经济政策
高考总复习
2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
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 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知识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方式
①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②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③铁犁牛耕
a.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b.两汉: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c.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铁器的出现及其作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
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
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核心论点:铁器的利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及水运业的发展。
(2)耕作技术
①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②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
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
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
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
风力水车。
(5)经营方式
高考总复习
3
①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a.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自耕农的出现及历史地位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
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
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
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核心论点: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保障,但具有不稳定性,统治者重视小农经
济的稳定发展。
2.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条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出现。
②确立
a.公元前 594年,鲁国实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③结果: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官营手工业
(1)历程
①夏、商、西周时期由官府垄断。
②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①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产品质量:凭借国家权力,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成就
高考总复习
4
①冶金业:商朝青铜铸造繁荣;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
1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线索一 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
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 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
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
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 古代的经济政策
高考总复习
2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
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 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知识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方式
①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②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③铁犁牛耕
a.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b.两汉: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c.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铁器的出现及其作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
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
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核心论点:铁器的利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及水运业的发展。
(2)耕作技术
①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②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
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
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
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
风力水车。
(5)经营方式
高考总复习
3
①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a.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自耕农的出现及历史地位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
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
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
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核心论点: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保障,但具有不稳定性,统治者重视小农经
济的稳定发展。
2.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条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出现。
②确立
a.公元前 594年,鲁国实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③结果: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官营手工业
(1)历程
①夏、商、西周时期由官府垄断。
②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①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产品质量:凭借国家权力,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成就
高考总复习
4
①冶金业:商朝青铜铸造繁荣;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