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93 KB
- 2023-05-06 13:2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考总复习
1
单元综合提升
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特点
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
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3.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
业最为普遍。
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
变化。
6.经济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黄宗羲“工商皆
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
想的冲击。
7.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8.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
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针对训练]
1.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
田赋类 漕运类 水利类 荒政类 盐政类 钱法类
13种 57种 50种 22种 30种 4种
高考总复习
2
(注: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中央政府支配)
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 )
A.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 B.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
C.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 D.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
解析:选 C。从表格中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来看,田赋、漕运、水利、荒政、盐政、钱
法都是政府主导的,故选 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税的比重,排除 A项;漕运指利用水道调
运公粮以供给中央政府支配,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白银外流,排除 D
项。
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
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
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
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
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
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
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
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
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
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
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
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针对训练]
2.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
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高考总复习
3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解析:选 A。据题干“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
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可知,这些王朝是王权强大的
时期,由此可见封建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非常明显,故选 A项。
三、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
中国 西方
经济
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
向工业化国家转变
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
制度逐步确立
外交 闭...
1
单元综合提升
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特点
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
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3.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
业最为普遍。
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
变化。
6.经济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黄宗羲“工商皆
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
想的冲击。
7.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8.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
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针对训练]
1.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
田赋类 漕运类 水利类 荒政类 盐政类 钱法类
13种 57种 50种 22种 30种 4种
高考总复习
2
(注: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中央政府支配)
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 )
A.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 B.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
C.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 D.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
解析:选 C。从表格中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来看,田赋、漕运、水利、荒政、盐政、钱
法都是政府主导的,故选 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税的比重,排除 A项;漕运指利用水道调
运公粮以供给中央政府支配,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白银外流,排除 D
项。
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
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
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
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
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
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
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
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
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
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
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
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针对训练]
2.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
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高考总复习
3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解析:选 A。据题干“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
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可知,这些王朝是王权强大的
时期,由此可见封建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非常明显,故选 A项。
三、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
中国 西方
经济
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
向工业化国家转变
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
制度逐步确立
外交 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