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 MB
- 2023-05-06 13:04: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考总复习
1
第 6 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知识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
(1)原因{
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
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2)标志:1851年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
(1)初期{
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
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2)全盛{
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因孤军深入,最后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
州县。
3.纲领
项目 主要内容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
库
(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
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
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年)
(1)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
众选举
(2)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
(3)开设新式学堂等
(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
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
想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转折——天京变乱
(1)原因{①领导者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表现{①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②石达开遭猜忌,负气出走。
5.结果
高考总复习
2
(1)后期防御{
①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总理
朝政。
②开展防御战:1858年,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
1860年,攻破江南大营,打到上海近郊。
(2)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从 1851年起,一共坚持了 14年,势
力发展到 18 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
要的一页。
知识点二 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
产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学说的影响。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
3.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
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
义。
4.结果
(1)1912年 2月,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1912年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共和政体的失败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
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
高考总复习
3
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
核心论点:仿制美国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的国情,难逃在中国失败的命运。
5.功绩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
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图解历...
1
第 6 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知识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
(1)原因{
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
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2)标志:1851年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
(1)初期{
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
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2)全盛{
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因孤军深入,最后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
州县。
3.纲领
项目 主要内容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
库
(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
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
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年)
(1)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
众选举
(2)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
(3)开设新式学堂等
(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
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
想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转折——天京变乱
(1)原因{①领导者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表现{①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②石达开遭猜忌,负气出走。
5.结果
高考总复习
2
(1)后期防御{
①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总理
朝政。
②开展防御战:1858年,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
1860年,攻破江南大营,打到上海近郊。
(2)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从 1851年起,一共坚持了 14年,势
力发展到 18 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
要的一页。
知识点二 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
产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学说的影响。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
3.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
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
义。
4.结果
(1)1912年 2月,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1912年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共和政体的失败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
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
高考总复习
3
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
核心论点:仿制美国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的国情,难逃在中国失败的命运。
5.功绩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
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图解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