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4.00 KB
- 2023-05-06 11:04: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4 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
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
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1.整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
意义,理解西汉强盛的原因,培养唯物史观。
2.归纳两汉文化成就,体会两汉人民昂扬
进取的创造精神。
3.了解绿林、赤眉起义和黄巾军起义,认
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 01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02
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即汉高祖。
2.“文景之治”
(1)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2)措施:尊奉黄老03 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
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
景之治”。
3.汉初的政治制度
(1)基本沿袭秦代,史称“04 汉承秦制”。
(2)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①原因:“惩亡秦孤立之败”。
②概况: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③影响: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05 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
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后被平定。
二 西汉的强盛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经过 60 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01 国力强盛。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及影响
类别 措施 内容(作用) 影响
颁布“02 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势力
设03 中朝 加强了皇权,削弱了
04
丞
相权力
05
察举制 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设06 刺史
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
子弟和豪强势力巡视监察
政治
任用酷吏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
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
力的不法行为
加强了中央集权
改革币制
将铸币权收归07 中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盐铁官营
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
销售
08
均输平准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经
济
抑制工商业者 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
入;抑制了工商业发展
尊崇09 儒术
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文化
设五经博士
加强和引导对儒家经典的
研究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此后,儒学成为封建社
会的10 主流意识形态
北击匈奴
派卫青、11 霍去病三次征
讨
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
走廊的大片地区
“丝绸之路”
为配合对匈奴战争,派12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
了中西交通道路
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
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
这条通道传向中亚、西
亚、欧洲和北非
开拓
疆域
13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 60 年,在乌垒城设
置,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
机构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
以巩固加强
三 东汉的兴衰
1.西汉灭亡Error!
2.王莽政权Error!
3.东汉的建立:公元 04 25 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
05
洛阳,史称东汉。刘
秀很快平定一些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
4.“光武中兴”
(1)刘秀的改革措施
加强皇权 增强尚书台地位;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加强中央集权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政治
整顿06 吏治 惩处贪污腐败
抑制豪强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解放劳动力 释放奴婢经济
思想 重视07 儒学
(2)结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光武中兴”局面。,[名词解释] 中朝
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的权力,选用亲信、侍从等组成宫中的决
策班子,称“中朝”或“内朝”。
5.东汉衰亡
(1)黄巾军起义Error!
(2)东汉衰亡
①“10 黄巾军”起义虽然失败,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②地方长官乘机拥兵自重,出现11 军阀割据局面。
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四 两汉的文化
1.史学Error!
2.文学Error!
3.科技Error!
[名词解释] 黄老无为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流派,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
家和法家思想的结合。强调“道生法”“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
时”。
[名词解释] 推恩令
汉初,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嫡长子继承,汉武帝时改由诸侯王的所有
子孙共同继承,同时,推私恩分封诸侯子弟为列侯,这样,既避免了诸侯王武...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
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
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1.整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
意义,理解西汉强盛的原因,培养唯物史观。
2.归纳两汉文化成就,体会两汉人民昂扬
进取的创造精神。
3.了解绿林、赤眉起义和黄巾军起义,认
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 01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02
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即汉高祖。
2.“文景之治”
(1)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2)措施:尊奉黄老03 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
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
景之治”。
3.汉初的政治制度
(1)基本沿袭秦代,史称“04 汉承秦制”。
(2)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①原因:“惩亡秦孤立之败”。
②概况: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③影响: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05 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
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后被平定。
二 西汉的强盛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经过 60 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01 国力强盛。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及影响
类别 措施 内容(作用) 影响
颁布“02 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势力
设03 中朝 加强了皇权,削弱了
04
丞
相权力
05
察举制 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设06 刺史
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
子弟和豪强势力巡视监察
政治
任用酷吏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
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
力的不法行为
加强了中央集权
改革币制
将铸币权收归07 中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盐铁官营
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
销售
08
均输平准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经
济
抑制工商业者 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
入;抑制了工商业发展
尊崇09 儒术
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文化
设五经博士
加强和引导对儒家经典的
研究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此后,儒学成为封建社
会的10 主流意识形态
北击匈奴
派卫青、11 霍去病三次征
讨
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
走廊的大片地区
“丝绸之路”
为配合对匈奴战争,派12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
了中西交通道路
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
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
这条通道传向中亚、西
亚、欧洲和北非
开拓
疆域
13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 60 年,在乌垒城设
置,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
机构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
以巩固加强
三 东汉的兴衰
1.西汉灭亡Error!
2.王莽政权Error!
3.东汉的建立:公元 04 25 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
05
洛阳,史称东汉。刘
秀很快平定一些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
4.“光武中兴”
(1)刘秀的改革措施
加强皇权 增强尚书台地位;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加强中央集权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政治
整顿06 吏治 惩处贪污腐败
抑制豪强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解放劳动力 释放奴婢经济
思想 重视07 儒学
(2)结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光武中兴”局面。,[名词解释] 中朝
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的权力,选用亲信、侍从等组成宫中的决
策班子,称“中朝”或“内朝”。
5.东汉衰亡
(1)黄巾军起义Error!
(2)东汉衰亡
①“10 黄巾军”起义虽然失败,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②地方长官乘机拥兵自重,出现11 军阀割据局面。
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四 两汉的文化
1.史学Error!
2.文学Error!
3.科技Error!
[名词解释] 黄老无为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流派,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
家和法家思想的结合。强调“道生法”“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
时”。
[名词解释] 推恩令
汉初,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嫡长子继承,汉武帝时改由诸侯王的所有
子孙共同继承,同时,推私恩分封诸侯子弟为列侯,这样,既避免了诸侯王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