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3.50 KB
  • 2023-05-06 09:20:02 发布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第 16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49~1956 年,新中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建立起来了。1956~1976 年,中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误。
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五”计划、“大跃进”及人民公
社化运动等主干知识上。在新高考改革环境下,“一五”计划、统购统销及经济建设的教训
等知识仍需要重点关注。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1土地改革
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
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
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2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3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
(2)结果:到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1)内容
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 2 -
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1956 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
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
1.正确探索
(1)《论十大关系》:1956 年 4 月,毛泽东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5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 9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
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6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7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内容
主要
任务
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8先进的工业

意义 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主要失误
(1)产生原因: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
(2)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9人民公社化运动。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纠正失误
(1)举措: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10
调整、11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结果:到 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4.建设成就
(1)工业方面:建成12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
(2)交通方面:除13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
次通了火车。
(3)能源方面:14石油已经实现自给。
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
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重大破坏:在“15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
(2)出现起色: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6周恩来要求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
(3)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
(4)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
2.“十年动乱”的影响
(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

- 3 -
知识拓展
1949至 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多种经
济成分并存。1949至 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53至 1956年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的时期。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材补缺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的目的
是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易错易混
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它属于私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