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MB
- 2023-05-06 09:16: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第 15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既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也深受近现代中国政治格
局、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的考查频率相对较低:题型以选择
题为主;内容涉及中西习俗的融合、“剪辫易服”和节假日的变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
要求来看,社会生活史、家庭婚姻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仍需重点关注。交
通、通信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相对较低的区域:题型以选
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近现代交通和通信发展的表现及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
来看,由于本考点较高地贴近社会生活,因此近现代交通和通信发展的表现、特点、影响仍
需引起关注。近代以来主要是报刊,现代社会主要是互联网。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
便捷地获取信息,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相对较低:题型以选
择题为主;内容侧重于近代报刊的发展与影响、影视传媒发展的表现。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
的要求来看,近代报刊与影视的发展表现、特点与影响仍需重点关注。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1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近代
①男子:长袍马褂、西装、2中山装。
②女性:改良后的旗袍。
(2)新中国成立后至 20世纪 60年代中期
- 2 -
①特征: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表现: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3)20世纪 6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
①特征: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
②表现:“干部服”和军装盛行。
(4)改革开放后
①表现: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②影响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港台、欧美等文化的影响。
二、饮食与居室建筑的演进
1.饮食文化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2.居室建筑
(1)传统居室:3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出
现了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三、习俗风尚的变革
1.影响因素:4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
2.主要表现
(1)婚俗
①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
②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2)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3)其他
①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②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
③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④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四、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概况
①人力车: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③公共交通:1906年,5天津建成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6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
行。
④轮船:1865 年 4 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 1872 年的上海7轮船
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⑤火车: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⑥飞机: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到 30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
- 3 -
国的航空网。
(2)新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
①发展速度快。
②多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
①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驿站、民信局。
②发展: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949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
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
①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8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
②电话:9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世纪 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
截至 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
第 15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既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也深受近现代中国政治格
局、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的考查频率相对较低:题型以选择
题为主;内容涉及中西习俗的融合、“剪辫易服”和节假日的变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
要求来看,社会生活史、家庭婚姻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仍需重点关注。交
通、通信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相对较低的区域:题型以选
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近现代交通和通信发展的表现及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
来看,由于本考点较高地贴近社会生活,因此近现代交通和通信发展的表现、特点、影响仍
需引起关注。近代以来主要是报刊,现代社会主要是互联网。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
便捷地获取信息,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相对较低:题型以选
择题为主;内容侧重于近代报刊的发展与影响、影视传媒发展的表现。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
的要求来看,近代报刊与影视的发展表现、特点与影响仍需重点关注。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1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近代
①男子:长袍马褂、西装、2中山装。
②女性:改良后的旗袍。
(2)新中国成立后至 20世纪 60年代中期
- 2 -
①特征: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表现: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3)20世纪 6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
①特征: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
②表现:“干部服”和军装盛行。
(4)改革开放后
①表现: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②影响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港台、欧美等文化的影响。
二、饮食与居室建筑的演进
1.饮食文化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2.居室建筑
(1)传统居室:3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出
现了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三、习俗风尚的变革
1.影响因素:4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
2.主要表现
(1)婚俗
①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
②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2)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3)其他
①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②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
③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④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四、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概况
①人力车: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③公共交通:1906年,5天津建成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6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
行。
④轮船:1865 年 4 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 1872 年的上海7轮船
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⑤火车: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⑥飞机: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到 30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
- 3 -
国的航空网。
(2)新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
①发展速度快。
②多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
①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驿站、民信局。
②发展: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949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
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
①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8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
②电话:9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世纪 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
截至 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