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9.00 KB
- 2023-05-06 07:36: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第 15 课 辛亥革命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解 读
1.简述辛亥革命的
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中华
民国的历史意义。
1.归纳从 1894 年兴中会的创立到 1912 年清帝退位期间的重
要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程。(时空观念)
2.运用社会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式,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唯物
史观)
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史料
实证)
4.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
创新;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是世
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
级革命的发展。(家国情怀)
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形势: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
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2.酝酿
组织
准备
(1)1894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 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思想
准备
(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军事
准备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 年的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二、武昌首义
1.概况
(1)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
- 2 -
(2)首义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中华民国”。
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建立中华民国: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
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2.制定约法: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
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规定了内阁
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终结帝制
(1)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袁世凯就职: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 3 -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史料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②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③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
之④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读] ①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②体现了人人平等思想。
③④体现了分权思想。
[思考] 史料体现了哪些原则?
提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
三权分立的原则。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史料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⑤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几个部部
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⑥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
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读] ⑤体现的是国务员对总统负责制。
⑥体现了国务员对总统权力的限制。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特点: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
(2)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
(3)宪法就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
- 4 -
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4)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
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
(5)这部宪法是中国第...
第 15 课 辛亥革命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解 读
1.简述辛亥革命的
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中华
民国的历史意义。
1.归纳从 1894 年兴中会的创立到 1912 年清帝退位期间的重
要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程。(时空观念)
2.运用社会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式,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唯物
史观)
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史料
实证)
4.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
创新;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是世
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
级革命的发展。(家国情怀)
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形势: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
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2.酝酿
组织
准备
(1)1894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 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思想
准备
(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军事
准备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 年的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二、武昌首义
1.概况
(1)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
- 2 -
(2)首义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中华民国”。
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建立中华民国: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
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2.制定约法: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
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规定了内阁
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终结帝制
(1)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袁世凯就职: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 3 -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史料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②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③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
之④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读] ①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②体现了人人平等思想。
③④体现了分权思想。
[思考] 史料体现了哪些原则?
提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
三权分立的原则。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史料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⑤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几个部部
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⑥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
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读] ⑤体现的是国务员对总统负责制。
⑥体现了国务员对总统权力的限制。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特点: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
(2)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
(3)宪法就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
- 4 -
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4)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
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
(5)这部宪法是中国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