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50 KB
- 2023-05-06 06:0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提
出的背景。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和特点,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
和特点。
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
义
知识点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
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内容
(1)“另起炉灶”
①内容: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
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
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
①内容: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外交
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
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成就
(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 2 -
(2)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知识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3.完善: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
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特点上不同于“三大政策”
“三大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
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5.意义
(1)国内: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国际: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背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内容: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特点: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
①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4)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②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料一 各国人民民族独立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①。各国人民……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
干涉②……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解读] ①处信息表明中国政府主张尊重各国的独立;②处信息表明中国政府主张各国
的事务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思考] 史料一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提示】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③。各国人民
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解读] ③处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国家利益为重,淡化了意识形态。
[思考] 史料二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哪些特征?
【提示】 体...
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提
出的背景。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和特点,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
和特点。
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
义
知识点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
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内容
(1)“另起炉灶”
①内容: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
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
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
①内容: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外交
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
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成就
(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 2 -
(2)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知识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3.完善: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
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特点上不同于“三大政策”
“三大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
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5.意义
(1)国内: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国际: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背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内容: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特点: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
①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4)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②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料一 各国人民民族独立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①。各国人民……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
干涉②……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解读] ①处信息表明中国政府主张尊重各国的独立;②处信息表明中国政府主张各国
的事务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思考] 史料一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提示】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③。各国人民
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解读] ③处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国家利益为重,淡化了意识形态。
[思考] 史料二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哪些特征?
【提示】 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