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2023-05-06 05:56: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2.运用史料实证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
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
点。
知识点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2)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为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发展
(1)职能转变: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
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2)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
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
系,靠竞选轮流坐庄。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 2 -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54年 9月,北京。
(2)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
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954年宪法的特点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中国是由 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依据:“共同纲领”和 1954年宪法。
4.内涵: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
关,行使自治权。
5.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
自治县(旗)。
6.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
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 3 -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史料一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①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读] ①处信息说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思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如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提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唯一拥有立法权的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史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②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解读] ②处信息说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将要发生变化。
[思考] 结合史料二,说明政协会议性质和职能的变化。
【提示】 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
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
比较项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性质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
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
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
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
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的重要形式
职能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
...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2.运用史料实证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
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
点。
知识点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2)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为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发展
(1)职能转变: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
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2)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
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
系,靠竞选轮流坐庄。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 2 -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54年 9月,北京。
(2)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
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954年宪法的特点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中国是由 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依据:“共同纲领”和 1954年宪法。
4.内涵: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
关,行使自治权。
5.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
自治县(旗)。
6.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
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 3 -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史料一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①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读] ①处信息说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思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如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提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唯一拥有立法权的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史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②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解读] ②处信息说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将要发生变化。
[思考] 结合史料二,说明政协会议性质和职能的变化。
【提示】 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
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
比较项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性质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
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
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
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
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的重要形式
职能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