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50 KB
- 2023-05-06 05:4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1 -
第 17 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从时空观念及史料实证角度把握抗战胜利
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史实,认
识其影响。
2.从时空观念角度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突出对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
反攻三个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三大战役、渡
江战役等重大战役的影响。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识点一 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概况:1945年 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3)成果:签署“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
证人民权利等。
(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3.内战爆发:1946年 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内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具有必然性,因为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
了其必然反共反人民的面目。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实现民主政治、推翻国
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为目标,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4.粉碎敌人的进攻
(1)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从 1947 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人民解放军
粉碎。
- 2 -
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
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1)背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
战役 时间 概况
辽沈战
役
1948年 9月-11月
首先攻占锦州,到 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沈阳,东北全
境解放
淮海战
役
1948年 11月-1949
年 1月
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平津战
役
1948年 11月-1949
年 1月
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 1
月,北平和平解放
(3)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
知识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
(1)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
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①1949年 4月 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②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标:和平民主。
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追歼残敌: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意义
(1)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 3 -
(3)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
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4)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史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①……如彼不能……屈服,
即以土匪清剿之②。
——1945年 9月 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解读] ①②处信息表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险恶用心。
[思考] 根据史料一,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蒋介石采取的
策略是什么?
【提示】 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史料二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③,搞一个国共两党
“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解读] ③处信息说明国民党不希望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地区。
[思考] 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集中表现...
第 17 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从时空观念及史料实证角度把握抗战胜利
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史实,认
识其影响。
2.从时空观念角度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突出对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
反攻三个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三大战役、渡
江战役等重大战役的影响。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识点一 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概况:1945年 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3)成果:签署“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
证人民权利等。
(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3.内战爆发:1946年 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内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具有必然性,因为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
了其必然反共反人民的面目。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实现民主政治、推翻国
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为目标,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4.粉碎敌人的进攻
(1)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从 1947 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人民解放军
粉碎。
- 2 -
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
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1)背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
战役 时间 概况
辽沈战
役
1948年 9月-11月
首先攻占锦州,到 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沈阳,东北全
境解放
淮海战
役
1948年 11月-1949
年 1月
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平津战
役
1948年 11月-1949
年 1月
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 1
月,北平和平解放
(3)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
知识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
(1)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
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①1949年 4月 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②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标:和平民主。
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追歼残敌: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意义
(1)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 3 -
(3)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
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4)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史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①……如彼不能……屈服,
即以土匪清剿之②。
——1945年 9月 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解读] ①②处信息表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险恶用心。
[思考] 根据史料一,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蒋介石采取的
策略是什么?
【提示】 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史料二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③,搞一个国共两党
“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解读] ③处信息说明国民党不希望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地区。
[思考] 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集中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