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1.00 KB
  • 2023-05-06 04:04:02 发布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专题史第27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7 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2)政策失误: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
解。
(3)金融因素: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
2.影响
(1)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国际关系日
趋恶化。
(3)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
欲坠。
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及应对
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
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
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
——胡佛的演讲(1930 年 12 月)
核心论点: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能
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
2.措施
(1)金融方面: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
活动。
(2)工业方面: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农业方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社会福利:开展救济工作,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特点: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4.影响
(1)直接影响: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

(2)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
(3)深远影响: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固然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是这些调整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
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类型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影响深远。罗斯福新政是美国
等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端。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
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
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背景
(1)吸取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教训。
(2)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3)接受凯恩斯主义,大力干预经济。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表现
(1)国家干预经济
①措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财政政策调整等。
②评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国有企业普
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2)企业经营变化
①出现“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
②产生“经营者革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3)福利国家的出现
①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
②特点:由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种类多;覆盖面广。
③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④评价: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国家财

政支出扩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3.影响:经过调整和改革,20 世纪 50~60 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
金时代”。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在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高
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农业在内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机器制造等第二
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为第一位。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