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9 MB
- 2023-05-06 03:4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阶段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6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
大的召开,初步建构了“三制一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即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 1954 年宪法。
阶段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被践踏,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阶段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以来)
线索一:民主政治方面,提出“以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线索二:祖国统一方面,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在这
一理论的指导 下,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也在不断发展。
第 15 讲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开国大典
(1)筹备:1949 年 9 月 21 日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建
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
作用。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3)意义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
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颁布: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
(2)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3)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
(4)性质: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2)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
关系。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指导思想:1956 年 4 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组织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
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 年宪法作了更明确
的规定。
(2)情况实施: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
(3)历史意义: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
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核心论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如“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等。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
(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2)危害: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
重破坏。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2)成就
①首要环节: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
②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
大的召开,初步建构了“三制一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即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 1954 年宪法。
阶段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被践踏,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阶段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以来)
线索一:民主政治方面,提出“以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线索二:祖国统一方面,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在这
一理论的指导 下,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也在不断发展。
第 15 讲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开国大典
(1)筹备:1949 年 9 月 21 日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建
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
作用。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3)意义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
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颁布: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
(2)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3)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
(4)性质: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2)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
关系。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指导思想:1956 年 4 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组织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
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 年宪法作了更明确
的规定。
(2)情况实施: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
(3)历史意义: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
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核心论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如“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等。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
(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2)危害: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
重破坏。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2)成就
①首要环节: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
②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