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 MB
- 2023-05-06 03:12: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1 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2.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
3.经过
(1)兴起发展: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1853 年,定都“天京”。
(2)进入全盛
①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到 1856 年,达到全盛。
②政治上: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由盛转衰:1856 年,天京事变。
(4)后期斗争
①军事: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
②政治: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5)最终失败:1864 年 7 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4.意义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当时先进中
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太平天国的乌托邦实验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不能不与自己的理想恰恰
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
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
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核心论点:太平天国运动构建的理想社会与社会实践结果相背离;《天朝田亩制度》追
求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理想天国,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和空想性。实践证明,任何社会
运动或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二、辛亥革命
1.革命背景
(1)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加深。
(2)20 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
(3)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结果适得其反。
2.革命党人的准备
(1)组织准备:1894 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 年成立第一个全
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理论基础: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思想基础:与改良派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准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3.武昌起义
(1)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
(2)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4.革命高潮
(1)民国建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约法: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帝制终结:1912 年 2 月,宣统帝下诏退位。
5.革命失败: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6.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中国 2000 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国共和政体的失败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
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
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
核心论点:中国建立共和政体要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不能简单照搬、模仿。
三、五四运动
1.背景
(1)北洋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3)民族危机:1915 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
本的殖民地。
(4)直接原因:1919 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经过
(1)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3)高潮:工人阶...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2.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
3.经过
(1)兴起发展: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1853 年,定都“天京”。
(2)进入全盛
①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到 1856 年,达到全盛。
②政治上: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由盛转衰:1856 年,天京事变。
(4)后期斗争
①军事: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
②政治: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5)最终失败:1864 年 7 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4.意义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当时先进中
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太平天国的乌托邦实验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不能不与自己的理想恰恰
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
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
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核心论点:太平天国运动构建的理想社会与社会实践结果相背离;《天朝田亩制度》追
求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理想天国,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和空想性。实践证明,任何社会
运动或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二、辛亥革命
1.革命背景
(1)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加深。
(2)20 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
(3)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结果适得其反。
2.革命党人的准备
(1)组织准备:1894 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 年成立第一个全
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理论基础: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思想基础:与改良派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准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3.武昌起义
(1)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
(2)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4.革命高潮
(1)民国建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约法: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帝制终结:1912 年 2 月,宣统帝下诏退位。
5.革命失败: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6.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中国 2000 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国共和政体的失败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
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
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
核心论点:中国建立共和政体要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不能简单照搬、模仿。
三、五四运动
1.背景
(1)北洋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3)民族危机:1915 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
本的殖民地。
(4)直接原因:1919 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经过
(1)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3)高潮:工人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