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3-05-06 02:36:07 发布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4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4 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与中央矛盾激化,出现“七国之乱”。
2.措施:实行“推恩令”;采取酎金夺爵和刺史制度。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措施
(1)收精兵:编练禁军,并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并设置通判监督。
(3)制钱谷:设转运使,各州郡的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3.影响
(1)积极方面: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2)消极方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
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
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
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
——刘宗绪《古代官员研究综述》
核心论点:“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成为宋初治国的重要策略。由于削
弱地方权力不知变通,地方军队战斗力下降,边患严重;官僚机构重叠、官员队伍庞大,效
率低下。   
三、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2)设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
讨并逐步拥有票拟权。

2.清朝设立军机处
(1)设立:清雍正年间设立。
(2)职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达
到了顶峰。
军机处出现的影响
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
“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
又因其改变了顺康以来传统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这
是其创始者始料不及的。……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
——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
核心论点: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得到高度集中、充分实现和有效使用,标志着中国封建
君主极权专制已发展到了顶峰。   
【图解历史】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教材补遗】
元代行政区划:采取“犬牙交错”原则
《元史》记载,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
等因素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地方割据局面。
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
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
使行省长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这种利用山川
形势制约地方形势的方法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
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细微点拨】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
(1)变动性。明朝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须视皇帝好恶而定,大学
士员额多寡不等。

(2)附属性。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不得独立行使。
(3)个别性。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责任亦不连带,各自独立以个人才能辅助君
主。
【教材补遗】
清代因地制宜富有创新的边疆管理措施
(1)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
(2)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用
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
西藏地区),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改土归流”。从明朝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雍正年间,
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重点一 汉至元国家对地方的治理——日趋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从秦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解读】 三幅图反映的是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