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00 KB
- 2023-05-06 02:1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本专题考试大纲: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
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进程等。从考查形式上看,
本专题命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多以表格、图片和人物观点等为载体,题型多样。预计今后高考有可能
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
变迁,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
必然性及特点。重视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把握教育方面的重大方针及其与时代的关系,理解“科教兴国”的
含义。考查科教文艺则以选择题形式为主。
【知识框架】
本专题的主线分为四条:
主线一 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
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主线二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大历史现象: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 世纪 80 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
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
世纪 90 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主线三 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围绕两条线曲折探索:一条是内在的生产关系的线,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方向改革;另一条是外在的开放线,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
方向改革。
主线四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主要有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条基本线索,注意每个阶段的重大成就。
考点一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
2.“一五”计划:1953~1957 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 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底基本完成。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正确探索: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
业国。
2.探索失误
(1)1958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纠正失误:1960 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 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4.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考点二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理的探索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确定改革开放的决策。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企业有了竞争机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
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进程等。从考查形式上看,
本专题命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多以表格、图片和人物观点等为载体,题型多样。预计今后高考有可能
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
变迁,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
必然性及特点。重视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把握教育方面的重大方针及其与时代的关系,理解“科教兴国”的
含义。考查科教文艺则以选择题形式为主。
【知识框架】
本专题的主线分为四条:
主线一 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
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主线二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大历史现象: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 世纪 80 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
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
世纪 90 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主线三 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围绕两条线曲折探索:一条是内在的生产关系的线,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方向改革;另一条是外在的开放线,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
方向改革。
主线四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主要有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条基本线索,注意每个阶段的重大成就。
考点一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
2.“一五”计划:1953~1957 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 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底基本完成。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正确探索: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
业国。
2.探索失误
(1)1958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纠正失误:1960 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 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4.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考点二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理的探索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确定改革开放的决策。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企业有了竞争机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