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8 KB
- 2023-05-06 02:08: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5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 1| 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近代: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性,改良后的旗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
系在一起,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3)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民众服饰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
行。
(4)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二、饮食文化变化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历史悠久: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
(2)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在我国影响最大,被统称为四大菜系。
(3)特色鲜明: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同时也
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到了清
朝末年,四大菜系的特色愈加鲜明。
2.西餐的传入
(1)传入: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也随之传入,中西餐并
行于世。
(2)与中餐的区别: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和礼节要求等方面,两者
有着明显区别。
(3)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①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百姓的饭桌。
②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
③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居室建筑变化
1.传统建筑
(1)概况: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同,逐步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们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载体。
(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普通居民的住
房都是以四合独院为主。
2.西式住房的传入
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中国的居
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租界建筑的典型特征。
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
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茶几、座
钟、挂表等也受到人们的欢迎。
四、社会习俗变化
1.影响因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
革产生重大影响。
2.婚俗变革
(1)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3.丧礼变革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式丧礼。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4.社交礼仪变革
民国初,采用西方的握手和鞠躬等,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和同志,
取代老爷和大人。
5.其他变革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一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
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
属于新派人物。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史料二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
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
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史料三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
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
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
“今则竞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表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对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
说明辛亥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
(2)史料二中“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
考点 1| 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近代: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性,改良后的旗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
系在一起,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3)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民众服饰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
行。
(4)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二、饮食文化变化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历史悠久: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
(2)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在我国影响最大,被统称为四大菜系。
(3)特色鲜明: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同时也
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到了清
朝末年,四大菜系的特色愈加鲜明。
2.西餐的传入
(1)传入: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也随之传入,中西餐并
行于世。
(2)与中餐的区别: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和礼节要求等方面,两者
有着明显区别。
(3)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①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百姓的饭桌。
②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
③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居室建筑变化
1.传统建筑
(1)概况: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同,逐步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们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载体。
(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普通居民的住
房都是以四合独院为主。
2.西式住房的传入
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中国的居
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租界建筑的典型特征。
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
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茶几、座
钟、挂表等也受到人们的欢迎。
四、社会习俗变化
1.影响因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
革产生重大影响。
2.婚俗变革
(1)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3.丧礼变革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式丧礼。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4.社交礼仪变革
民国初,采用西方的握手和鞠躬等,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和同志,
取代老爷和大人。
5.其他变革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一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
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
属于新派人物。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史料二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
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
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史料三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
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
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
“今则竞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表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对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
说明辛亥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
(2)史料二中“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