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4.44 KB
- 2023-05-06 01:12: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两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
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近现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 14 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 1| 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倾销商品——传统手工业破产: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
土布,使农家“织”“耕”分离。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
(2)掠夺原料——农产品商品化: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
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
(3)创办外商企业:鸦片战争之后,外商在华最初建立了一些船舶修造厂,以维
修来华运输货物的外国轮船为主。19 世纪 60 年代,外商在上海开办缫丝厂、茶
叶加工厂和轮船运输公司,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人在华设立了近百所工厂。
同时,外资银行在香港、上海、天津设立分行,分支机构分布在各通商口岸,
形成一个外资金融网络。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设厂进行资本输出,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特点
(1)小农经济解体不平衡。受外国商品冲击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速度较快;
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迟缓。从整体上看,在广大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
治地位。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自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
冲击。
4.影响
(1)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
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4)外商企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打开中国大门之后,西方人运用资本
主义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原料谋取经济利益,这在客观
上起到“示范”效应,洋务派所办企业中的一些经营管理人才,大都具有在外
资企业工作的经历。
二、洋务运动——从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活动
创办军
事工业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
局等企业
创办民 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和汉阳铁厂等企业
用企业
筹划近
代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
代教育
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特点
(1)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2)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3)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教育近代化启动。但政治
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
5.结果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影响
(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三、晚清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官营工业到民营工业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洋务官办企业占主体,民营企业产生。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背景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起了诱导作用
时间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地区 沿...
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两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
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近现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 14 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 1| 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倾销商品——传统手工业破产: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
土布,使农家“织”“耕”分离。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
(2)掠夺原料——农产品商品化: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
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
(3)创办外商企业:鸦片战争之后,外商在华最初建立了一些船舶修造厂,以维
修来华运输货物的外国轮船为主。19 世纪 60 年代,外商在上海开办缫丝厂、茶
叶加工厂和轮船运输公司,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人在华设立了近百所工厂。
同时,外资银行在香港、上海、天津设立分行,分支机构分布在各通商口岸,
形成一个外资金融网络。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设厂进行资本输出,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特点
(1)小农经济解体不平衡。受外国商品冲击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速度较快;
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迟缓。从整体上看,在广大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
治地位。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自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
冲击。
4.影响
(1)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
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4)外商企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打开中国大门之后,西方人运用资本
主义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原料谋取经济利益,这在客观
上起到“示范”效应,洋务派所办企业中的一些经营管理人才,大都具有在外
资企业工作的经历。
二、洋务运动——从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活动
创办军
事工业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
局等企业
创办民 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和汉阳铁厂等企业
用企业
筹划近
代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
代教育
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特点
(1)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2)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3)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教育近代化启动。但政治
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
5.结果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影响
(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三、晚清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官营工业到民营工业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洋务官办企业占主体,民营企业产生。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背景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起了诱导作用
时间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地区 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